雖然南極並不適合我們人類居住,但是南極對地球氣候的影響卻不可忽視,其厚厚的冰雪層就像是安裝地球上的一面巨大的反射鏡,能夠將大量的陽光反射回太空,從而使地球可以在整體上保持“涼爽”。正是因為如此,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南極的“一舉一動”,近日,科學家觀測到了一次南極冰架崩塌事件。
南極冰架裂開大口,1270平方公里的冰山掉進海洋此次冰架崩塌事件發生在南極的布倫特冰架(Brunt Ice Shelf,具體位置如上圖所示),這裡原本就存在著兩條巨大的裂縫,其中的一條已經存在了25年以上,早在2019年初,科學家就懷疑布倫特冰架即將發生崩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布倫特冰架並沒有像科學家推測的那樣崩塌,但是在2019年11月,該冰架出現了一條新的裂縫,科學家將其稱為“新裂縫”(New crack),後續的觀測表明,這條裂縫一直在以相對較快的速度延伸,到了2021年初,該裂縫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
上圖為研究人員透過比較2021年1月5日和1月17日的衛星資料繪製的冰面速度圖,可以看到,圖中的紅色區域在以更高的速度運動,從而讓這片南極冰架裂開大口,很明顯,如果照這樣下去,布倫特冰架很快就會崩塌。
果不其然,到了2021年2月26日,這條不斷延伸的大口子最終與其他的裂縫“對接成功”,而這也就意味著布倫特冰架的崩塌,一座巨大的冰山從此掉進海洋,根據測算,該冰山的面積高達1270平方公里,而這也是1915年以來,布倫特冰架分離出的最大一座冰山。
對於人類而言,這意味著什麼?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會想到“全球變暖”,想象力豐富的人可能已經聯想到“氣候鉅變”、“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具體的場景,但實際上,此次崩塌事件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嚴重,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南極冰架為什麼會崩塌。
南極陸地上的冰蓋會在重力作用下緩慢地向低處移動,從而產生冰川,而所謂冰架,其實就是指陸地上的冰川延伸到海洋裡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冰架的底部是沒有陸地支撐的,在海水浮力的幫助下,冰架才能夠保持自身的平衡。
由此可見,冰架本身的結構並不是很穩定,在海洋潮汐、流水沖刷等等外力的影響下,冰架就很可能會發生崩塌,其分離出的那一部分冰結構就被稱為冰山。冰山在掉進海洋之後,一般都會隨著洋流移動,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融化。
根據歷年來的觀測,南極冰架崩塌是一種長期存在的自然現象,正常情況下,崩塌後的冰架會因為冰川運動而得到補充,而冬季來臨時的降雪又可以補充冰川運動造成的損失,這樣就可以使南極的冰雪量在整體上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
對於此次崩塌事件,來自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科學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雖然此次事件使一座面積高達1270平方公里的冰山掉進海洋,但這其實還是屬於正常範圍內,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這是因為“全球變暖”在起作用。
人類不可掉以輕心雖然作為單個事件來看,此次崩塌事件似乎並不意味著什麼危機,但這並不代表其它的冰架崩塌事件也是屬於正常範圍,例如在前些日子備受關注的“冰山A68”,就被認為是與“全球變暖”存在著直接關係。
實際上,過去積累的有效觀測資料表明,近20年裡的大面積冰架崩塌事件大多都集中在南極半島、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及加拿大北極地區,而這些地區正是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大的區域。
可以想象的是,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冰架不正常地崩塌,一旦超過了臨界值,後果將不堪設想。就目前來看,地球仍然是人類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園,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所行動,為應對“全球變暖”儘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