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光顯微鏡(又稱為偏光顯微鏡)是一種應用於不同領域的重要方法,包括研究和質量保證。它不僅僅是在高倍率和高解析度下產生影象,這通常是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完成的。透過檢查樣本的形狀、結構、顏色、雙折射和進一步的光學性質,可以獲得有關樣本結構、光學性質和成分的附加資訊。
偏振光顯微鏡在地球科學和各個行業的質量控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地球科學:地質學、岩石學、礦物學、晶體結構表徵、石棉分析和煤分析(鏡質體反射率)質量控制:玻璃(應力雙折射或夾雜物)、塑膠和聚合物(應力雙折射)、紡織品和纖維、電子顯示器和液晶檢查。在本圖集中展示了各種地質和工業應用的偏振光顯微鏡影象。石棉石棉一詞包括6種不同性質的天然矽酸鹽礦物。每一根都由長而柔韌的晶體纖維組成。石棉在許多年前就被用作建築材料,後來才被認為對健康有害。如果在一箇舊建築中發現石棉,處理這些型別的物質可能需要非常昂貴的費用。
左:纖維狀陽起石平行偏振器成像。右:用交叉偏鏡拍攝的陽起石樣本。陽起石纖維顯示出明顯的雙折射顏色,這明顯區別於玻璃纖維(無雙折射)。DM4P顯微鏡使用透射光、20x N平面DS(色散染色)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
一束未知的礦物纖維在明場照明下很難區分。DM4P顯微鏡使用透射光、20x N平面DS(色散染色)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
除了經典的雙折射色外,色散色法也可用於測定樹狀光。石棉纖維呈明顯的分散色。溫石棉是最常見的石棉。在這張圖中,典型的橄欖石色系是藍色的。介質的折射率為1.553。DM4P顯微鏡使用透射光、20x N平面DS(色散染色)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
這張圖片顯示了典型的洋紅色分散色溫石棉在一個E-W方向。介質的折射率為1.553。DM4P顯微鏡使用透射光、20x N平面DS(色散染色)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礦石礦石是含有貴重礦物的天然岩石。礦石通常透過採礦收集,然後進一步加工,以便提取所需的礦物。金屬礦石通常是氧化物、硫化物或矽酸鹽。用偏振光顯微鏡可以對礦石的晶體結構和成分進行特徵分析。
含有黃長石晶體的高爐爐渣,根據其干涉顏色顯示出明顯的分帶。干涉色從棕色(邊緣)到藍色(核心)的變化表明晶體生長過程中化學成分的變化(降低鎂含量)。DM4P顯微鏡使用透射光、20x N平面DS(色散染色)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纖維偏振顯微鏡能迅速提供有關纖維的有用資訊,如人發或天然纖維(如羊毛、棉花、絲綢等)和合成纖維(如聚醯胺尼龍、聚酯、人造絲等聚合物)。通常這些資訊可以幫助區分。
左:用平行偏鏡成像的尼龍纖維。右:用交叉偏鏡成像的尼龍纖維顯示出典型的高階雙折射顏色。DM4 P顯微鏡使用透射光、20x平面熒光物鏡和偏光的鏡的成像效果
左:平行偏光鏡成像的Perlon®聚醯胺纖維。右:相同的Perlon®*光纖,使用交叉偏鏡成像,顯示高階雙折射顏色。DM4 P顯微鏡使用透射光、20x平面熒光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所有產品和企業名稱都打有其對應持有者的商標™ 或註冊® 商標。對於這些商標的使用不代表已獲得任何授權或許可。
左:羊毛纖維成像與平行偏鏡。右:用交叉偏光鏡成像的同一羊毛纖維沒有明顯的雙折射顏色。DM4P顯微鏡使用透射光、20x N平面DS(色散染色)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地理學岩石和礦物的晶體結構和成分可以用偏振光來表徵。用偏振光顯微鏡檢查岩石通常需要製作厚度約為25 μm的薄片。
用交叉偏光鏡成像的混凝土樣本的薄片。在細粒基質中可以看到具有典型低階雙折射顏色(灰色表示一階)的幾乎不圓的石英顆粒,以及顯示波動消光的較大石英顆粒。毛孔可識別為黑色、圓形結構。DM4P顯微鏡用透射光、5倍平面熒光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
左:使用平行偏光鏡對玄武岩薄切片進行成像。 可見典型的斑岩結構結構即較大的樣本和細小的基質。單種礦物上的棕色條紋表明未二次交替過程。右: 同樣的玄武岩切片,使用交叉偏光鏡進行成像。較大的晶體顯示較高的雙折射顏色(輝石和橄欖石)。條形斜長石由於其形狀和低雙折射而清晰可見。DM4P顯微鏡用透射光、10倍平面熒光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
微斜線成像與平行偏鏡顯示典型的雙光柵。DM4P顯微鏡用透射光、40倍平面熒光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
左:榴輝巖中的辛結構,由輝石和石榴石粘合而成,用平行偏光鏡成像。這種反應是由於壓力和溫度的變化,而不是礦物最初形成的原始條件。右:用交叉偏光鏡成像的榴輝巖中相同的辛結構。DM4P顯微鏡用透射光、20倍平面熒光物鏡和偏光鏡的成像效果
徠卡DM4 P, DM2700 P & DM750 P正置偏振光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