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近期訊息稱,一支國際研究團隊新發現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名為Gliese 486b,距地球26光年,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之一。它屬於超級類地行星,也叫超級地球。

無數個類似的超級地球上,是否有生命,有科技?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人類對地外的好奇從未停息過,就如同劉慈欣曾說:“如果你看了我的小說,在下夜班的路上,看了星空幾秒鐘,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現今人們依然在堅持仰望星空,也不斷的有著新的發現。如幾年前被發現的神秘天體“奧陌陌”,它是否有可能就是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所發射的產物?

“奧陌陌”最早被發現可追溯至2017年。彼時位於夏威夷毛伊島上哈雷阿卡拉的天文臺正在開展泛星計劃(Pan-STARRS),即透過監測掃描天體並比較同一天不同時間影象,從而發現潛在新的近地天體。

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大學天文系Rob Weryk博士在哈雷阿卡拉天文臺發現了一顆由遠及近的天體。從其執行的軌跡來看,不太像太陽系內天體的軌道,有可能是來自於太陽系之外。他抑制不住狂喜,按照流程迅速地將此天體的資訊提交給了小行星中心進行研判,這個新發現的天體暫被命名為A/2017 U1。

緊接著,透過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CFHT)進行了追蹤觀測,進一步確認了此天體的軌道非常極端:雙曲線軌道偏心率達到了1.19,這是目前已知最高的星系內天體。如此高的偏心率表明這是一個來自於我們太陽系之外的天體。

透過持續的研究觀測,此天體在2017年的9月9日以每秒26公里的速度達到了近日點,接著以大約每秒四十公里的速度離開太陽系。在17年11月1日,經過了火星軌道上空。它是目前人類觀察到的第一個穿越太陽系的天體,該發現震驚天文學界。

因此,之前名命的A/2017 U1被取消,這個天外來客新的命名為:1I-2017-U1。“1I”中的字母I代表了星際天體,1是此類天體中的第一個。泛星計劃望遠鏡的科學家們命名它為“‘Oumuamua”,意為“第一位來自遠方的使者”。

此訊息在國內天文學研究方面也引起重視(雖然那會兒貴州的“FAST天眼”尚未投入使用)。在研究命名時,國內天文名詞委的委員們紛紛提出“青鳥星”、“遠方信使”、“訪客星”等等的命名建議。同為名詞委委員的陳學雷最終建議可以音譯成“奧陌陌”:兼顧原命名特色的同時,“奧”有神秘莫測之意,“陌”意味著遠方的信使。此項建議得以一致透過,並迅速向公眾公開,在國內也引發大量討論。

為了弄清楚這個神秘的天外來客,各個國家爭相觀測。2017年10月15日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VLT),以及11月27日美國國家光學天文臺下屬的基特峰國家天文臺等等的觀測站同時開展跟蹤拍攝。

結果顯示這個天體,有多處令人匪夷所思之處。更增加了“奧陌陌”的神秘感。其一是:透過拍攝,“奧陌陌”形狀是一個約長400米,寬40米這樣一個長寬比10:1的雪茄型天體,這樣的形狀放在太陽系裡自然形成的天體裡對比來看,非常罕見。

其二:“奧陌陌”前行時以每八個小時進行一次翻滾,這樣的形狀在星際間如此穿行,按理很容易被撞擊發生形變,因此必須密度非常之大才可以,不排除外部是金屬的可能性(觀察發現奧陌陌的反射率是其他岩石類小行星的十倍多)。

其三:“奧陌陌”在離開太陽系時,並未因太陽引力而減速,卻相反居然產生了加速的現象。奧陌陌是以每秒26公里左右的速度進入太陽系,離開太陽系卻以大約每秒40公里的速度前行。

這第三點是最為怪異的地方。其實按理說,遠離太陽系時加速有一種可能,便是因為太陽加熱彗星背面的冰層或者冰凍氣體,產生的水汽推動前行。

但透過對奧陌陌的研究發現否定了這一可能性,因為它以翻滾方式前行(如有水汽噴發會改變其前進方式),且透過觀察它未產生因水汽蒸發而形成的“彗尾”,因此它加速原因與其他彗星不一樣,可能存在自身加速的情況。

此後,哈佛大學天文系主任Frank B. Baird Jr.、講席教授Avi Loeb,以及他的博士後Shmuel Bialy發表了研究論文,稱奧陌陌有可能是一艘外星系人工製造的光帆飛行器。他們認為認為奧陌陌除了太陽引力加速效應,還有其他動力的參與,具有人工感。

同時,這類雪茄型的飛行器(探測器)也是最適合星際旅行飛行器的形狀,因為它能最大程度減少摩擦和宇宙塵埃的磨損。

研究中所說的光帆技術,即光帆透過光束粒子撞擊在帆上產生動力,不需燃料。如在2020年,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生產了十分高效的太陽光帆,透過鐳射基站不斷地用光照射,以此加速度一年的時間可達到20%的光速。

但是對該天體進行的訊號監測表示,該天體並沒有任何向外發散的訊號源,與其說是外星文明產物,它更像是一個已經被廢棄的外星探測器殘骸。

1.其他星系的太空殘垣,如其他恆星爆炸後產生的奧爾特雲(星系內形成天體後的殘餘物質),來到太陽系後受到了未知引力而加速離開。

2.外星探測器,可能具備一些光帆技術,但可能是已經被廢棄的產物在宇宙間隨意漂泊。

時至今日,“奧陌陌”早已加速遠離近地點,消失在了人類可觀察範圍內。奧陌陌成為近年來天文學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由於人類目前的宇航技術根本無法企及並靠近,以上猜測都無法得到驗證。

其實關於人類對外探索的慾望一直沒有停息過,尤其近年各國的動作愈加頻繁:如2016年俄羅斯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全額出資,攜手英國天文學家史蒂芬·霍金啟動的大規模外星智慧生命搜尋的“突破聆聽”計劃(The Breakthrough Listen);2018年美國(NASA)重啟搜尋地外文明(SETI)專案;2020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正式宣告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尋計劃;2020年日本成立宇宙作戰隊等等等等。

在更早之前,人類發射的“旅行者1號”被視為人類在探索太空的一次壯舉,它承載著我們的銅製鍍金磁碟唱片飄向未知太空,闖出太陽系,並將於2025年耗盡所有電量與地球徹底失聯,成為人類目前向外傳送最遠的星際漫遊者。

“旅行者1號,1977年發射,經歷了36年,終於衝出了太陽系,進入了外太空的星際空間。他這樣孤獨的漂流,只為了去未知的世界看一眼。”借用韓寒電影《後會無期》中的一句臺詞,旅行者1號也帶有著文明的溫度。

也許在將來,我們的“旅行者一號”漂泊到了某個超級地球,那個星球上還在茹毛飲血的生命仰望到了地球飛行器的須臾,那就是從一塊骨頭從天而降變成宇宙飛船的永恆。

9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天文學家發現新“超級地球”,希望透過對其研究尋找外星智慧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