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近些年來隨著地球生態氣候環境的變化,讓人類措手不及,2020年就出現了南北兩極打破紀錄的高溫,全球平均氣溫的逐漸升高,導致冰川、凍土層以及高山永凍區都出現融化的現象。最近幾年科學家不斷在北極地區發現史前動物的殘骸就是最好的證據,同時還有科學家進行預測本世紀末北極熊因為冰川融化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我們已經瞭解並尋求改變,但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有些情況可以緩解但若想徹底的解決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人類迫切希望尋找新的家園,為未來做好打算。例如各個國家都在儘可能的探索火星,並且期冀著未來在火星上建立人類聚集區。

當然除了著眼於太陽系內的這些天體,科學家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找適宜的系外行星,一方面是尋找地外生命,一方面是尋找可能宜居的家園。

26光年之外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幾天前國際知名期刊《科學》上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來自德國海德堡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紅矮星格利澤486周圍發現了一顆行星,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顆超級地球,雖然溫度可能很高,但依然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引起人們的關注。

行星是宇宙中非常普遍的一類天體,它們繞著中心恆星進行公轉,按照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主要有岩石行星和氣態行星。2009年NASA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升空開始執行探索系外行星的任務,到2018年10月份耗盡燃料成功退役,在長達十年的太空探索中開普勒望遠鏡發現了超過5000顆系外行星。

所謂的超級地球就是在很多性質上和地球類似,只不過質量和體積要更大一些,一般認為地球質量10倍為“超級地球”的上限。此次科學家應用凌日法和徑向速度光譜綜合技術,對卡洛斯·桑切斯望遠鏡採集的資料進行分析,這是一個位於西班牙的望遠鏡。

科學家透過分析發現,這顆超級地球繞著中心恆星格利澤486在公轉,因此被命名為格利澤486b,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2.8倍,體積是地球的1.3倍,此前科學家在太陽系從未發現過和地球如此相似的行星。

但這顆“超級地球”距離中心恆星比較近,這導致它被格利澤486潮汐鎖定,只有一面一直正對著中心恆星,但科學家推測它可能保持了部分的原始大氣層,其表面上遍佈著火山,同時溫度極高,被恆星直射的一面溫度或可以達到426攝氏度,這個溫度環境其實跟太陽系內的金星比較相似。

這樣的“超級地球”適合人內居住嗎?是否存在生命?

這兩個問題才是人們最想知道的,首先格利澤486b被中心恆星潮汐鎖定,這意味著它的公轉週期和自轉週期嚴格相等,只有一面一直正對著中心恆星,這一面的溫度高達426攝氏度,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需要永遠受到中心恆星的照射。當然也可以尋找一些適宜的生存區域,例如行星正面與背面的交界處,溫度可能會低一些。

但是中心恆星是一顆紅矮星,這是不利條件,紅矮星是比太陽質量更小的一類恆星,但是它們的輻射能力並不如弱,如果生活在紅矮星周圍的行星上,要時刻面對著恆星風的侵擾。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只在4.22光年之外,在它的周圍宜居帶中就存在一顆行星比鄰星b,但科學家認為那裡並不宜居。

雖然新發現的“超級地球”,自然環境非常惡劣,但科學家認為這顆超級地球上可能存在生命,只不過並沒有解釋這類生命的基本形態。但值得人類未來進行更加深入的探測,畢竟距離我們只有26光年左右。

當然這個距離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球上很多望遠鏡都可以目睹到它,但是要想到達那裡旅途太過於漫長。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飛行44年之久距離地球230億公里,按照它目前的平均飛行速度大約需要1.76萬年才能飛出太陽系。要知道按照目前的主流科學觀點,太陽系的邊緣在奧爾特雲,直徑2-3光年。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太陽系內天體的探測依然是主要工作

對於系外行星的探測,目前只是在集中的發現並整理統計,真正的探索要在很久的未來。人類在太空領域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以我們國家為例子首先是發射地球衛星,其次是著重探索月球,目前深空探測專案是主導,例如我國的“天問一號”正在火星執行任務,未來是更多的探測火星小行星以及土星和木星的衛星等。

太陽系內也可能存在生命,最典型的就是太陽系記憶體在的這些冰凍海洋星球,雖然表面上覆蓋著厚厚的冰層,但是冰層之下就是液態海洋,之前就有科學家提出過生命或許廣泛存在於這些天體之上海洋之中。

典型的如木衛二歐羅巴,未來幾年NASA將發射探測器對其一探究竟。

13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新人類”即將誕生?美國發現一隻變異黑猩猩,手指頭和人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