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他可以“無中生有”,憑空將東西變出來,一定會有人迴應說“變戲法嗎?我也會啊”。
如果有人說宇宙萬物都是從“無”中誕生出來的,而非什麼奇點,並把老子的話搬出來佐證——無,名天地之始。相信仍然不會有人相信宇宙誕生於“無”,更不會相信宇宙萬物誕生於“無”,因為這不是有違能量守恆定律嗎?怎麼可能?
人類文明只算有跡可循的,至少有一萬年之久,而人類目前的科技更是突飛猛進,可謂是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可是偏偏,人類至今還被困在太陽系,甚至連離開地球到太陽系的其他星球參觀旅遊都是個困難。
其實將人類困於地球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兩個,只要解決,人類飛出太陽系在星際間暢意旅行往返會變得輕而易舉,這兩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速度”和“能量”。
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任何物體的速度都無法超越光速,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並且指出,物體的執行速度越快,所消耗的能量也會變得越大,接近光速時,所消耗的能量會趨於無窮大。
看來,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就要從速度和能量兩個方面下功夫。而速度需要能量的供給,如果速度提上去了,卻沒有足夠的能量供應,依然無法實現人類暢遊宇宙的夢想。
然而能量對目前的人類來說,異常的珍貴,用無窮大的能量來實現接近光速,顯然幾乎不可能。
汽車,飛機,輪船,潛艇,火箭,飛船,航母等,都需要經常補充動力能源才能持續奔跑,飛行,穿梭大海,遠遊太空。而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電腦,各種家電產品等,同樣需要有電能量的供給或經常補充,才能持續工作。
即使是我們人類本身,也需要每天吃飯來補充體力,才能工作。即使是地球,各行星,星系等的旋轉,仍然離不開動力的供應,不是嗎?
如果人類能夠獲得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的話,那麼人類離遨遊宇宙的夢想豈不又近了一步?
有研究者指出“真空不空”。正因為真空不空,也許可以解決人類能源短缺的問題;正因為真空不空,也許可以讓人類永遠獲得免費能源;正因為真空不空,宇宙也許真的可以從“無”中誕生。
在正式探討宇宙如何從無中誕生出來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真空漲落,因為我們的探討正是建立在“量子真空漲落”基礎上的。
量子物理學中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真空漲落,即真空中不斷有虛粒子對的產生和湮滅,以及轉化的現象。之所以被稱之為“虛粒子對”,是因為真空能量的波動會激發出正反粒子對,而被激發出來的正反粒子對又會非常迅速地湮滅,速度之快,就像它們從未產生過一樣,但偏偏又留下有出現過的痕跡,故此被稱為“虛粒子對”。就像聽到頭頂天空有鳥鳴聲,抬頭望去,卻空空如也,早已不見飛鳥蹤影,但卻真切聽到了鳥鳴聲,知道飛鳥一定從此處飛過。
“蘭姆移位實驗”正是對真空虛粒子對存在過的證明。即,原子內部空間為真空,在其真空內會存在正負粒子對的產生和湮滅,正負粒子對的產生和湮滅能使電子的執行軌道發生輕微的改變。並且,如果不把真空會產生虛粒子對的效應考慮進去的話,電子軌道能量值的理論計算就會與實驗結果不相符。反之,則能完美吻合實驗結果。故此得出,真空中出現的虛粒子對實際上具有“實”的作用——即真空不空。
之後更有量子實驗證明,用高能光子來對真空激發,能激發出正負電子對,而正負電子對在湮滅的時候,又會釋放出光子。比如,用γ射線激發真空,產出正負電子對,正負電子對在湮滅時會輻射出能量為0.5MeV的光子,恰好是一個電子所具有的能量。再次證明“真空不空”。
量子場論揭示,真空並非能量為零,而是即使在絕對零度的條件下,仍然蘊藏有一定的能量,即所謂的“真空零點能”。
根據量子真空漲落理論,研究者推測我們的宇宙很可能誕生於“無”,源於一個超高壓縮的整合資訊能量塊,簡稱“資訊整合塊”,在宇宙誕生之初,儲存著所有的記憶資訊。
怎麼理解呢?我們可以這樣思考:
將宇宙中一切大小事物,無論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無論宏觀的還是微觀的,都進行量子還原,包括萬事萬物的意識和記憶資訊,然後將還原成的量子資訊儲存於一塊無形的超高壓縮的能量資訊儲存塊裡,即“資訊整合塊”。該資訊整合塊包含著宇宙演化之前,現在,以及未來即將演化的所有資訊。這就是宇宙未誕生之前的存在模式,相當於看不見的真空。
然後,宇宙資訊整合塊在某個特定的條件下會被激發並被投影出來,就像真空被激發生出正反虛粒子對一樣,宇宙資訊整合塊被激發會生成正反宇宙。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質量越大的整體系統,其相對時間流速也會變得越慢,可以推測出,誕生出來的正反宇宙並沒有像微觀世界虛粒子對那樣快速湮滅(微觀世界時間流速相對我們而言可稱為“瞬間”),而是彼此被能量反彈了出去,也許正反宇宙重新聚合並湮滅會在宇宙膨脹結束之後。
被激發而投影出來的宇宙,會以動態的方式不斷向前演化發展,即宇宙資訊整合塊就像放映電影一樣,等將所有的資訊都投影出來的時候,也是宇宙落幕的時候。
那麼投影出來的“宇宙超級大片”在哪裡落腳呢?即“銀幕”是什麼呢?那就是真空網格——資訊承載者。資訊本身沒有能量,只是一種記錄而已,但要被投影成彼此可互動的萬事萬物,就需要注入能量。就像電影資訊本身不需要能量,但要將電影資訊播放出來就需要電能量一樣。
真空能量網格猶如支撐宇宙時空的骨架,萬事萬物之間的聯絡也正是透過真空能量網格而關聯起來的。有研究者指出,宇宙的這種真空能量網格就是“零點場能”,一種沒有任何轉化的純能量態,支撐著整個宇宙蔓延於整個宇宙,是所有維度空間存在的根本。
約翰尼斯.開普勒認為,每個天體都有一個柏拉圖立體能量網格作為支撐的骨架,柏拉圖立體網格的穩定度決定著天體結構的穩定度。柏拉圖立體能量網格的大小波動,會引起天體內部結構相應大小不等的波動(比如地球上的地震和火山噴發,有量子研究者便認為是由地球內部的柏拉圖立體能量網格的波動引起的)。
所以,真空不空,實則存在著巨大的真空能。如果人類能夠開採真空能,那麼人類所面臨的能源短缺問題便再也不是問題。因為真空能量網格中儲存著能支撐整個宇宙的能量,要比恆星能量大不知多少數量級呢,對於我們這樣小的地球而言,即使天天毫無節制地開採,也不會有什麼損減,更何況,能量從來不會真正地被“浪費”掉,只會進行轉化,以其他的能量形式而存在,最終就像量子真空漲落現象一樣,誕生於“無”——真空能量,復歸於“無”——真空能量。
人體潛能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迪帕克•喬普拉曾言:“它如同一根根跳動的弦,彼此相連相聚,繪織成了一張龐大的能量網,也許它就是「星球大戰」裡的原力,不明飛行物反重力系統連線的能量海洋。”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