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I的天文學家透過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的開普勒探測器的資料,證明銀河系中類似太陽的恆星系統大約有一半內部都可能存在著和地球一樣大小的宜居星球。在這些星球上,都存在孕育有機生命必須的液態水。那就意味著,也許發現“外星人”的願望可能不再遙遠了。
那在銀河系可能存在多少文明呢?它們目前發展如何呢?這需要從開普勒航天器說起。
2010年8月26日,開普勒探測器發現首個類似於太陽系的行星系統,該行星系統裡,至少有五顆行星環繞恆星執行,並可能還存在兩顆未探測到的行星,其排列方式與太陽系十分類似。這個距離地球127光年的行星系統是迄今發現擁有行星最多的系統。至今開普勒系外行星探測器已經發現了近5000顆系外行星,並且對銀河系內數百萬顆恆星進行了觀測。
蓋亞航天器同時,在歐洲航天局蓋亞航天器的幫助下,透過蓋亞對銀河系中恆星的觀測資料,科學家們終於可以確定銀河系中有數億顆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其中最近的行星距離地球約20光年的距離。
德雷克公式在之前,科天文學家提出德雷克公式,可以推算銀河系及可觀測宇宙能與我們進行無線電通訊的高智慧文明數目。
公式一: N=Ng×Fp×Ne×Fl×Fi×Fc×FL
該公式可以計算出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銀河系內恆星數目×恆星有行星的比例×每個行星系中類地行星數目×有生命進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機率×高智生命能夠進行通訊的機率×科技文明持續時間在行星生命週期中佔的比例。
公式二:N=R*×Fp×Ne×Fl×Fi×Fc×L
公式二與公式一的區別在於R*替代了Ng,L替代了fL。R*為銀河系形成恆星的平均速率,L為科技文明壽命。
但是這兩個公式需要七個變數來估算文明的數量,它涉及到類似太陽的恆星在銀河系中所佔的比例、宜居行星的數量、生命進化的頻率等因素,因此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它提供了一種計算銀河系文明數量的思路,使原本無從下手的問題變為多個可供具體研究的變數,使得該問題的研究有了思路和方向。
銀河系類地文明可能多達58個科學家們結合開普勒和蓋亞的觀測資料,他們推測,銀河系中大概有37%-60%類似太陽的恆星會有一個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估算行星在軌道所獲得的能量時,發現多達58個有太陽88%大小的恆星可以擁有這樣一個適宜的環境。
科學家們建立了銀河系隨時間演化的模型。模型表明在距離銀河系中心1.3萬光年,銀河系誕生80億年後的區間裡,智慧文明誕生的數量和機率最大。距離銀河系中心25000光年的人類,極有可能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文明。古老的文明大機率已經被毀滅,而毀滅的方式,大機率是自我科技的發展導致。
透過以上研究,科學家們確信,外星文明的存在已是不可避免的了,霍金的預言基本成真。
關注黑洞君,看更多趣味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