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個成功探索火星的國家是誰?不是中國,也不是日本,更不是比中國早到一天的阿聯酋,而是印度。2013年,印度成功發射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槽點,但他們至少做到了入軌火星和發回照片,在世界上也能排上號了。現在,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已經工作了7年多,這個充滿了咖哩味的探測器有著怎樣的故事,和我國天問一號相比有什麼優缺點?人馬君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發射前的曼加里安號
印度的亞洲第一是如何搶來的?探索火星需要相當高超的航天技術,最開始被美國和蘇聯兩家包攬,其中美國的成功率最高,他們的成就包括第一次飛掠火星、第一次環繞火星、第一次成功著陸和第一臺火星車等等。直到1998年,日本成為首個嘗試探火的亞洲國家,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然而在變軌飛向火星過程中出錯,導致在到達火星時已經沒有燃料減速,與火星擦肩而過,任務失敗。
亞洲第二次探火嘗試由中國發起。2011年,我國“螢火一號”探測器搭車俄羅斯的“福博斯-土壤”號發射升空。福博斯就是火衛一,俄羅斯野心很大,要實現從火衛一上取樣返回。螢火一號不太大,按說用長征火箭也能發射,但由於我國當時的深空測控能力還不足以探索火星,因此選擇了俄羅斯的便車。但這次任務延續了蘇聯時代探火的壞運氣,探測器因變軌失敗而墜毀。如果螢火一號成功,亞洲第一的名號就落不到印度頭上了。
福博斯-土壤號與搭載的螢火一號
度。後者看到了超過中國成為亞洲探火第一的希望,於是一反往常拖沓的作風,迅速在2012年8月宣佈上馬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專案,曼加里安這個詞的意思是火星飛船。僅僅15個月之後,2013年11月5日,跟一臺冰箱差不多大小的曼加里安號成功發射,並於次年9月進入環火星軌道,實現了印度“搶跑”亞洲的夢想。
能到火星就是勝利,其它都是次要的顯然,印度最在意的是亞洲首次探火的榮譽,而實際效能要排在其次。前往火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像我國天問一號一樣,由胖五火箭直接打到地火轉移軌道,一發入魂,簡單粗暴,探測器自身攜帶的燃料可以省下來留作近火制動、火星變軌和軌道維持之用,但火箭推力得夠。另一種方式是先用火箭打到環繞地球的停泊軌道,然後利用探測器自身燃料多次加速變軌,拉高遠地點,直到脫離地球,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這種方式對火箭能力要求較低,但會消耗探測器寶貴的燃料。以印度火箭的實力,只能選擇第二種方式。
曼加里安號發射升空
發射曼加里安號的PSLV火箭是印度商業發射的主力,價格便宜但能力一般,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的能力是1.5噸左右。而曼加里安號重1.337噸,PSLV火箭無論如何也無法將其直接送到火星,只能先發射到環繞地球的軌道,然後自己變軌。曼加里安號先後進行了六次升軌,其中一次還出了問題,發動機工作時間過短,好在還能補救。在環繞地球一個月之後,曼加里安號第七次變軌,終於脫離了地球的束縛,飛向火星,而飛行過程長達11個月,比天問一號的7個月長得多。
七次變軌才飛向火星
由於變軌需要額外的燃料,到了火星還需要減速制動,曼加里安號1337公斤的總重量裡有852公斤是燃料,即便如此也只能進入遠火點達7.7萬公里的大橢圓軌道,無法再變軌下降高度了。有網友戲稱這是往火星發射了一個大油箱,如此以來,留給科學載荷的重量資源就非常少了,只有15公斤。相比之下,天問一號總重量約5噸,其中有2.5噸是燃料,除去這部分之後,著陸巡視器重1300公斤左右,環繞器自身約1200公斤。
一個大油箱
曼加里安號攜帶了5臺科學載荷,像模像樣,但由於5件總重才15公斤,也就是去點個卯。就是這樣一個到此一遊的專案,沒有美國的大力支援,印度也是無法完成的。
深空測控依賴美國,自主化程度堪憂要想探索火星,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深空測控。由於火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火星探測器要與地球通訊,必須在地球的不同位置設立大型地面站或測控船,以確保在全天的各個時間都能聯絡上。中國在2011年為何沒有獨立探火,就是因為深空測控網路還極不完善,覆蓋率不足。中國尚且如此,印度在這方面就更加落後了。但印度所處的國際環境與中國不同,有大腿可抱,曼加里安號就利用了NASA提供的深空測控服務。NASA的深空網路是世界上最完備而先進的,連冥王星都去的了,何況一個火星?
曼加里安號離不開美國的支援
在美國的大力支援下,曼加里安號一路有驚無險地抵達火星,順利成為亞洲第一。但由於關鍵的深空測控由別人完成,自主化程度其實不高。反觀我國,在經歷了螢火一號的失敗,花大力氣建設深空網,已經建成由喀什站、佳木斯站和阿根廷內烏肯站等地面站構成的測控網路,再輔以遠望測控船,已經能夠實現火星探測任務的自主測控,而利用歐洲航天局的地面站是為了更保險。印度的深空測控要達到中國目前的程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管怎麼說,至少曼加里安號上的科學儀器是印度國產的,它們的效能與天問一號比起來如何呢?
阿根廷內烏肯深空站
效能全面落後於天問一號,最大的優點是便宜曼加里安號的科學載荷包括火星彩色相機MCC、紅外成像儀TIS、甲烷探測儀MSM等,共5臺,這些儀器都很小,例如MCC相機僅有1.3公斤,跟一臺單反差不多,最高解析度20米。而我國天問一號則是高舉高打,能著陸和漫遊就不必說了,科學載荷的數量達到了13個,其中環繞器上有6個,包括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火星磁強計、次表層雷達等,火星車上有6個,包括多光譜相機、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表面磁場探測儀等,不僅種類繁多,效能也是遠超印度同類產品。
曼加里安號的MCC相機
以環繞器高分相機為例,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製,重43公斤,在265公里高度上的全色解析度可達0.5米,彩色解析度可達2米,效能超過了歐洲的火星快車,而僅次於美國火星偵察軌道器MRO高分相機的0.3米,但我們的視場角卻比MRO的相機大得多。這樣一比較,曼加里安號的相機效能就有些不夠看了。這麼多年來,曼加里安號拍攝了相當多的照片,一度讓我們羨慕無比,但天問一號的出現使其黯然失色。
天問高分相機
您可能會問:與天問相比,曼加里安號就一點兒優點沒有嗎?也不盡然,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成本低,僅花費了7400萬美元,還比不上一部好萊塢大片的投資!要知道美國毅力號花了27億美元,天問一號的成本咱不太清楚,但一次實現繞落巡,幾億美元恐怕是少不了的。這麼算下來,印度探火花的錢僅相當於中美的零頭。這是由於採用了成熟的衛星平臺,成熟的火箭,最少的載荷,再加上印度極低的人工成本,才實現了這一奇蹟,說實話這一點中美都學不來,也不想學。
曼加里安號拍攝的火星照片
最後說一句,曼加里安號雖然小,可靠性倒還不錯,至今已在火星呆了7年以上,超期服役很久了,應該說印度這次探火還是相當成功的。希望天問一號的壽命也能夠同樣堅挺,為我們牢牢佔據這個遙遠的陣地!
#科學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