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是所有已知基本力中最弱的一種,它對現代物理學提出了一些最重要的開放性問題:它仍然抵制物理學標準模型的統一,其基本概念似乎從根本上與量子理論脫節。
因此,在所有尺度上測試重力是一項重要的實驗工作。到目前為止,這些試驗主要涉及公斤級及以上的宏觀質量。
維也納大學物理學院的傑里米亞斯·普法夫博士及其同事說:“在艾薩克·牛頓時代,人們認為重力是為行星等天體保留的。
“直到卡文迪什和他之前的內維爾·馬斯克林的工作,才有可能證明地球上的物體也會產生自身的引力。”
1797年,卡文迪什用一個精美的擺錘裝置成功地測量了一個高30釐米、重160公斤的鉛球所產生的引力。
“一個所謂的扭擺——一根杆的兩端有兩個質塊懸掛在一根細線上,可以自由轉動——在鉛塊的重力作用下可以測量到它的偏轉。”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這些實驗被進一步完善,以更精確地測量引力。
在該團隊的卡文迪什實驗的微型版本中,引力源是一個半徑為1.07mm、質量為92.1mg的近似球形的金塊。一個90.7毫克同樣大小的金球作為測試質量。
其思想是,對源質量位置的週期性調製在測試質量位置產生與時間相關的重力勢,其加速度在微型扭擺配置中測量。
實驗在高真空下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氣體分子聲耦合和動量傳遞的殘餘噪聲。
普法夫博士說:“我們來回移動金球,產生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引力場。”。
“這使得扭擺在特定的激勵頻率下振盪。”
奧地利科學院維也納量子光學與量子資訊研究所(IQOQI)研究員漢斯·赫帕奇博士補充說:“我們實驗中最大的非引力效應來自於我們維也納實驗室周圍行人和電車交通產生的地震振動。”。
“因此,我們在夜間和聖誕節期間獲得了最好的測量資料,當時交通很少。”
該小組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為探索微觀源質量這一未被探索的前沿開闢了道路,這將有助於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併為探索引力的量子本質提供了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