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猿猴進化為人類的過程中,其實犧牲了很多東西。然而犧牲是值得的,因為最終我們進化出了其他動物都比不上的可以思考的優秀大腦,再搭配上靈活的雙手雙腳和身體,人類似乎所向披靡。
以我們人類的觀點來看,似乎我們人類的形態就是最適合的形態,在我們人類的各種影視劇、遊戲和小說等幻想中。擬人化絕對是各種外星人和神鬼妖魔的主要形態,連動物也都被設計得像人類一樣,這其實都暗示著人類形態的優秀。
雖然大自然各種動物的形態都不相同,但大腦卻是大多數動物都擁有的器官。那麼為什麼只有人類能思考呢?因為人類聰明嗎?如果把腦容量當成一個指標,能夠獲得答案呢?雖然和腦容量的大小確實有關係,但是並不能只單純看腦容量大小。因為體型大的動物,腦容量基本都大,但是它們並不一定聰明,而體型小的動物,腦容量雖小,卻精明得很。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是體型越大,就需要越大的腦容量來調配身體各個機能,調配剩下的才有可能被用於思考上。
所以不能看腦容量大小來判斷是否聰明。應該看腦容量與體型的佔比,也就是相對腦容量。相對腦容量越大,才有可能越聰明。請注意字眼,是有可能,不是肯定就會越聰明。相對腦容量還不是唯一指標,還有其他的指標,比如這種動物是否為社會性群居動物。就拿人類和其他人種來說,智人的腦容量算是很大的,但是尼安德特人卻比智人更大,可是現在存活下來的是智人,並不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也是比較獨居而非群居。
可是,大腦也沒有無限增大,因為龐大的大腦其實是負擔。大腦結構脆弱,不利於活動,就需要有巨大的頭骨裝著。而大腦的消耗又非常大,在休息的時候,大腦的能量消耗就佔了百分之二十五。比其他猿人更大的腦容量,使得智人付出其他的代價。第一個是因為能量消耗變大,這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尋找食物。第二個則是因為腦力的發達,導致了肌肉萎縮。
不過大腦在一段時間裡,並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只不過讓猿人們可以製作工具罷了。最終讓大腦更一步進化併發揮作用的原因,其實是人類和其他人種的另一個獨有特點,就是兩條腿行走。這個特點解放了人類和其他人種的雙手,可以讓雙手去發揮其他的作用。比如丟石頭(補充一個小知識,人類丟石頭這個動作,已經印在了很多野獸的基因中,甚至狗也是。因為在漫長時間裡,人類這一動作都是驅趕野獸的妙招,野獸們都對此充滿了恐懼。)和做標記。當然解放雙手最大的作用是在於可以製作和使用工具。
在大腦還沒有完全發揮出現在我們人類的優勢之前,代價就先到來了。直立讓人類的脊椎承受了原來並沒有的壓力,腦子更大,頭骨更大,更是加劇了脊椎的痛苦。另外還有一個致命的改變。直立行走使得臀部變窄,所以女性生孩子就變得困難,而嬰兒的頭還在增大。為了可以安全生下孩子,人類孩子都提前來到人世。所以幾乎所有人類出生之時都是早產兒。
為什麼我們需要在父母的照顧下長大,為什麼有的動物剛出生的時候就基本可以獨立生活了?為什麼人類養育一個孩子的週期那麼長,而其他動物並不用對孩子的養育大費周章?直立行走和大腦發育就是原因,這也就是代價。
而這個代價讓我們發展出了社會,因為一個母親可能無法在養育孩子的同時去尋找足夠吃的食物。(請不要問我孩子的父親在哪裡,那個時間動物之間的交配並不是固定,所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常態。)無論是去尋求幫助也好,還是他人自動去幫助也好。這都是一種聯絡,最終發展成了家族和社會。
而在漫長的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也就產生了教育。人的多樣性也是因為漫長的生長週期被身邊的各種事物所影響的結果。如果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都只是短暫的生長週期,這一切也都不存在,它們只會快速學會了生存技能後獨立生活。
這樣看來,好像就是那麼巧,如果智人的大腦沒有發育,如果智人沒有直立行走,那麼現在就沒有人類這一存在。這裡也看得出,進化並不是朝著好的方向走,只不過在進化後,動物找到了一種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最終把這種生存方式發展成為了自己的生存優勢。所以人類形態並不是生物最完美的形態,而智力的發展也不是最終方向,人類無需擁有那麼多優越感,相比其他動物不過是剛好發展了自己的優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