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 東邪
有人曾經總結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情況,發現獲獎名單中黑人佔比數量比較少,尤其是在物理、醫學、化學等科學領域。已知獲得諾貝爾獎的黑人就有納爾遜·曼德拉,他獲得的是和平獎,約翰·庫切在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納丁·哥迪莫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獲得科學領域諾貝爾獎的黑人寥寥可數。
這並非特殊現象,回溯人類過去四百多年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科學家中少有黑人的身影,大多數是白人,然後是黃種人。即使是現在,聞名世界的科學家中黑人的數量也非常少。這種現象引起了學者的關注,並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那麼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為何世界頂級科學家中少有黑人的身影?
如今黑人的足跡幾乎遍佈全世界,幾乎每個國家都有黑人定居,但是黑人在不同國家中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一個移民大國,黑人人口占到總數量的一部分,但美國自建國以來都存在著歧視黑人的現象,這導致不少黑人在美國得不到相對公平的教育資源。而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又涉及了黑人的社會地位、經濟情況等多種複雜因素。
而在黑人起源的非洲國家中,由於國家發展落後,教育發展也無法跟上國際平均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黑人想要學習,也會因為生存問題而被迫放棄這一想法,從而否定了一個黑人成為科研人員的可能性。因此從客觀原因來看,黑人所生存的國度中存在教育制度不公或國家經濟發展落後的問題,導致很少有著名的黑人科學家出現。
除此之外,還有學者透過研究得出另一個結論:黑人與白人、黃種人相比,在整體進化上稍微落後一些。該學者曾聯合調查機構針對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進行智商水平測試,抽取的樣本覆蓋了各年齡層、各個社會階層,因此樣本具有一定的參考性。調查結果顯示,黑人整體的智商水平要比白種人、黃種人低大約20%左右。
之所以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黑種人在進化過程中稍微落後白種人和黃種人,或者說黑種人進化的方向稍微偏向體力。在同樣的生存環境中,接受同樣的生活待遇,黑人的體格同樣要比白種人、黃種人大一些,而且黑人在體育領域的表現要比其他膚色的人類更出色些。這些似乎都說明了黑人在進化過程中朝著“四肢發達”的方向發展。
黑人在這些領域的表現更出色
雖然調查顯示黑人整體的智商水平要比其他膚色的人種低一些,但這並不代表黑人群體中就不存在高智商的人,也不意味著科學家群體中不存在黑人的身影,只不過黑人的比例相對來說要少一些,以至於給世人留下刻板印象:黑人難以成為科學家。成為著名的科學家,為人類科學作出貢獻是許多人的價值追求,但這不是所有人的價值追求。
在任何膚色的人群中,能成為科學家的人數寥寥可數,因此大多數人都樹立了其他人生追求,總結起來就是隻要成功了,人生就沒白過。那麼怎樣算成功呢?對於黑人來說,他們大多數人或許在科學領域難以成功,但在文體領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首先來說說體育領域,無論是籃球、足球、拳擊、高爾夫球還是田徑,我們會發現這些領域的佼佼者大多數是黑人。
在體育領域中世界知名的人物就有邁克爾·喬丹、勒布朗·詹姆斯、泰格·伍茲、拳王阿里等等。在音樂領域,黑人同樣星光熠熠。歐美流行音樂中的R&B、JAZZ、Hippop等樂種起源於黑人群體,這些音樂不僅在西方國家盛行,早在十幾年前就在東方國家盛行了,而且它們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延續至今。
未來黑人人口趨勢將如何發展?
當然,任何一個人的傑出貢獻都無法定義一個膚色人種在該領域的地位,換而言之,個體的成功不代表整體的成功,這一句話放在任何一個膚色人群中都成立。既然上文講的是黑人問題,那麼接下來還是講黑人問題,那就是黑人人口未來的發展趨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黑人在全世界人口中的佔比在未來毫無疑問將會繼續上漲,而且增速可能是最快的。
有學者專門分析過黑人人口發展問題,發現黑人的平均生育能力要比其他膚色人種更強一些,這是保證黑人人口持續增長的基礎條件。其次,由於大部分黑人的生活環境並不是很好,因此他們在生育後代之前並沒有考慮太多孩子出生之後的事情,不像現在中國的青年人那樣因為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而恐婚和恐育。
再者,黑人與其他人種的結合不斷在創造歷史新高。西方人開啟大航海時代後,生活在落後非洲的黑人就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踏上未知的土地,從那時開始黑人與其他人種的結合就開始了。隨著近現代黑人反抗種族歧視的浪潮越來越高,黑人在許多國家的社會地位都有所提高,這同樣也增加了黑人與其他人種結合的可能性。
那麼黑人人口的增多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就要看黑人在其他國家中的作為了。如果他們去到其他國家遵紀守法,與其他國家的人和平相處,相信不會有人會拿他們說事。但如果整個黑人群體表現出讓他國人民厭惡的現象,那麼這就不是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