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可謂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超過一半的腫瘤患者攜帶p53基因突變。p53可以啟用多種訊號通路以抑制腫瘤,比如引起細胞週期停滯,細胞衰老,凋亡或者鐵死亡。p53另一項重要功能是響應環境刺激,幫助細胞渡過各種壓力引起的難關,包括DNA損傷,ROS過多以及營養物質不足等等。
在細胞裡,p53是一個很不穩定的蛋白,半衰期很短。這主要是因為細胞裡存在很多調節p53水平的蛋白,其中最重要的是MDM2。MDM2既可以泛素化p53以促進其降解,也可以直接結合p53以抑制其轉錄啟用功能。
MDM2與p53的互相調節
傳統理論認為:當細胞受到刺激時,MDM2和p53的結合會被破壞,導致p53蛋白積累,從而影響下游基因表達,使細胞能夠響應刺激。類似地,p53要行使抑癌基因功能,也需要擺脫MDM2介導的降解,從而穩定p53蛋白以發揮功能。
傳統的p53作用模型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顧偉教授是p53領域重要學者。他在2009的一篇 Cell 綜述上提出了關於p53作用機制的新觀點,認為p53的啟用不僅僅源於其蛋白的穩定(蛋白水平的提高),還在於擺脫了各種負調控結合蛋白對其轉錄活性的抑制(Antirepression)。據此模型推測,如果p53能夠不受各種轉錄負調控蛋白的抑制,即使其水平不顯著提高,也許也能發揮正常抑癌功能。
p53作用新模型
近日,顧偉實驗室在 Cancer Research 期刊發表了題為:的研究論文,利用轉基因小鼠模型證明了上述結論。
MDM2泛素化p53主要發生在p53 C端結構域的六個K(K369, K370, K378, K379, K383, and K384)上。這篇文章裡,作者將這六個K突變為Q,以模擬p53 C末端乙醯化的狀態。這種6KQ突變,首先使得p53不再被MDM2泛素化,其次還能解除與某些轉錄抑制蛋白的結合。比如顧偉實驗室2016的一篇Nature文章發現了SET蛋白可以選擇性結合p53未被乙醯化的C端結構域,抑制p53轉錄啟用功能。6KQ p53將不再結合SET。
作者觀察到:p53KQ/KQ小鼠會在圍產期就死亡,這主要是因為p53的啟用。但是這種死亡在p53KQ/-小鼠中得到避免。但是p53KQ/-也會在成年前就死亡,因為p53的啟用導致p53KQ/-小鼠造血功能障礙,小鼠死於缺血癥。
有意思的是:儘管這些小鼠表現出p53的啟用(比如不同組織都觀察到p53靶基因的上調),但是p53蛋白的含量卻未見明顯升高。這表明p53的啟用並不依賴於p53蛋白水平的增加,而是隻要解除轉錄抑制蛋白的抑制作用即可。
接下來,在一個經典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模型裡,作者再次觀察到p53KQ/KQ的抑癌作用。但是p53蛋白水平依然沒有明顯增加。
總結起來,作者用p53轉基因動物模型證明了p53蛋白的穩定、蛋白水平的增加並不是其抑癌功能所必需的條件。
這一研究挑戰了傳統關於p53作用機制的觀點,雖然DNA損傷等刺激能明顯觀察到p53蛋白水平的提高,但這在p53腫瘤抑制功能裡並不是一定如此。一種解釋是:如果既能提高p53水平,又能使其擺脫轉錄抑制因子的負調控,那麼p53的啟用效果也許更強。由於環境刺激往往是短暫的,所以需要p53儘快發揮功能,所以需要更強的p53啟用。而腫瘤發生往往是一個緩慢過程,所以即使p53含量不增加,依靠增加活性也可以抑制腫瘤。
通訊作者介紹
顧偉,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95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95-1998在洛克菲勒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導師為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發現者、拉斯克獎得主Robert Reoder教授)。1999年入職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至今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擔任正教授、哥倫比亞大學Institute for Cancer Genetics的Abraham and Mildred Goldstein Professor。
顧偉教授主要從事p53在腫瘤抑制中的功能研究。他在p53相關調控通路(乙醯化和去泛素化)研究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在 Cell、Nature、Scienc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Genetics 等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50餘篇,包括以通訊作者在Cell(7篇)、Nature(6篇)和Science(1篇)發表論文14篇,論文總被引39755次,並擔任Cell、Nature、Science和PNAS等國際權威期刊的特約評審人。
論文連結:
https://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81/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