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2019年諾貝爾獎的陸續公佈成為了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在各個諾貝爾獎獎項中,最受人們關注的依然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它也可以說是在諾貝爾獎項中重量級的一個獎。
人們之所以對諾貝爾物理學獎如此關注,主要還是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已經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而人類的未來必然也會向著宇宙探索快速發展。因此,近年來,有關恆星,行星,宇宙的話題不斷被人們提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了解有關宇宙探索的發展。
近日,剛剛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瑞士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表示,人類將永遠不會遷移到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米歇爾·馬約爾在參加一次會議時,有人問起人類遷移到其它行星的可能性,他說:“如果我們談論的是系外行星,那麼事情很清楚:我們不會遷移到那裡。”
馬約爾認為系外行星對於人類來說太遙遠了,即使是在非常樂觀的情況下,假設這顆宜居星球沒那麼遠,比如說只有幾十光年,可以說它就在附近,但前往那裡的時間仍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以人類現在的科技要走出直徑只有2光年左右的太陽系,都需要數萬年的時間。如果是前往幾十光年外的行星,可能需要幾十萬年的時間,如此漫長的時間很明顯是無法進行移民的。
馬約爾的觀點提出之後,不少的人們對此並不認同,如果人類註定無法走出太陽系,無法去系外空間探索和移民,那麼人類現在科技的發展還有什麼意義?人類文明的科技發展最終的目標就是探索這個宇宙的奧祕,探索宇宙萬物的本質。
可想要探索整個宇宙的奧祕,那必須要有能夠走遍宇宙的能力。不過,很多人對於馬約爾稱人類永遠不會遷移到太陽系以外行星的觀點可能有所誤解。馬約爾認為人類與其費盡心思想要移民到系外行星,還不如好好保護地球,只要將地球保護好了,我們就不需要移民到外星球。
如果地球能夠一直被保護得非常好,人類是否就不需要移民向太陽系之外發展呢?答案是不能。事實上,即使未來地球能夠永存,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未來的地球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生存需要,比如人口。全球人口的數量每年都在不斷增長,地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資源是有限的。
當地球人口增加到地球能夠承受極限的時候,人類將不得不向外星球移民。而太陽系內首選的移民星球就是火星,不過火星也需要經過一系列改造才能成為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不過,太陽系內移民只是權宜之計,在人類沒有能力走出太陽系,無法進行星際移民之前,我們只能夠在太陽系發展。
那麼向太陽系外移民真的永遠不可能嗎?當然不是,在幾千年前,如果有人說走出地球相信在那個時候也被人們認為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可是幾千年之後,人類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飛天是可以實現的,走出地球也可以實現的。
人類目前面對的情況跟幾千年前的古人差不多,在現代人們的眼裡,要走出太陽系,要向幾十光年,幾百光年,幾千光年以外的行星進行移民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可是在未來這些都有有可能實現的,而且也是必須要實現的。
人類無法向太陽系外行星移民的關鍵是飛船的速度,沒有速度的優勢我們是不可能走出太陽系的。古時候的人們之所以認為人類無法走出地球,也是因為速度。在古人的眼裡,現代的高鐵速度,飛機速度甚至是火箭速度,那簡單和神蹟一樣,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同樣的道理,在人類現在的認知裡,光速飛行,超光速飛行,空間跳躍甚至是蟲洞穿梭都是不可思議,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就是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有品質的物體速度只能無限接近光速。既然物體的速度連光速都達不到,那還如何實現超光速飛行?
如果沒有光速飛行,超光速飛行,那探索宇宙將永遠只是一個夢。依靠天文望遠鏡永遠也無法真正揭開宇宙背後神祕的面紗。既然這個宇宙誕生了,人類誕生了,難道宇宙的誕生就是為了給人類一個無法實現的夢?讓人類永遠也無法縱橫宇宙,永遠無法揭開宇宙的終極奧祕?
相信不會是這樣的,宇宙既然能夠存在,不管它有多麼的浩瀚和廣闊,必須是有能夠探索和實現的超快速度。這個速度在人類現在的科技面前可能是無法理解,無法想象和完全違背科學理論的。但是在未來的科技面前,它們卻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學規律的。
這就是科學,科學的強大超出我們的想象,同時科學永遠也沒有盡頭。在科學的面前,沒有永遠的真正,今天認為是正確的理論和科學,在未來有可能是錯誤的。現代認為是不可能的理論和事物,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現實,比如超光速飛行,空間跳躍。
在現代的科學觀裡,我們要從太陽系前往銀河系中心,即使以光速飛行也要飛2.5萬年。可是在未來,有可能一個空間跳躍,飛船就能夠到達銀河系中心,所用的時候有可能只有幾分鐘。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議和無法想象呢?對於現在的科技和我們來說,這完全是在胡說八道,違反科學定律的。可是在未來,你能夠保證它無法實現嗎?
因此,科學既是嚴謹的,同時地是開放的,人類的科技能夠有現在的成就,很多時候就是有像牛頓,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科學家的超乎想象的,天馬星空的思維才實現的。愛因斯坦通過相對論猜想黑洞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在當時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認為不可能的,可以現在它們都成為了事實。這就是科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