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任何一個特殊的地貌單元都可能引起人們尤其是一些科學家們的無限遐想和猜度。有的遐想和猜度看似毫無科學道理和科學依據,但卻在後來者們的科學實踐中得到逐步地認知和證明。
例如,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於公元前六世紀提出地球是一個圓球以後,到公元二世紀,著名的地理學家托勒密根據希臘的“對稱審美愛好理論”想象南半球必定還有一個未知的大陸存在,並據此繪製出第一張標有在地球南端存在一塊假想的“未發現地”的世界地圖。兩千多年之後,人們終於發現了這塊“假想”中的陸地——南極洲。
而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不經意中假定:地球各大陸原本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後來卻“飄”開去形成了現在的七大洲。這就是現在幾乎家喻戶曉的“大陸飄移學說”,正是這個曾被不少科學家嘲笑過的理論,現在卻被越來越多的地質、古生物學家所發現的構造形跡和古生物化石所證實……
不過,也有一些在理論上看似可行的假想,在實踐中卻可能大打折扣或者“此路”根本不通。比如,有人曾設想將喜馬拉雅山炸開一道缺口,以方便印度洋尤其是孟加拉灣豐沛的溼熱水汽光顧青藏高原,甚至一路北上直達塔里木盆地沙漠區,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北方尤其是西北一帶乾旱少雨的自然狀況。還有一種設想,即所謂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一從雅魯藏布江築壩引水至黃河上游或塔里木盆地,從而改變中國西北乃至北方缺少水源的窘境。
這兩個以美好願景出發的設想,在科學實踐中真的可行嗎?
喜馬拉雅山脈東西長約2400千米,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更有10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極高峰直立在喜馬拉雅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一直延伸到印度河和恆河北岸,海拔平均低達500米以下;而北坡則與巨大的青藏高原連為一體,作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矗立在高原南緣,形成了青藏高原的南部屏障。此處由南而北,還有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崑崙山、祁連山等山脈幾近平行的橫向排列在青藏高原廣袤的高原面上,讓200萬平方千米的青藏高原突兀在東半球的中部亞洲,形成了地球第三極——高極。
然而,喜馬拉雅並非直立的鐵幕一塊,從它和青藏高原一塊隆升的那一天起,也開始了其遭受地質構造、冰川侵蝕,被河流切割的歷史。因此,從西而東,喜馬拉雅山脈已然被切穿了無數個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缺口”:橫穿喜馬拉雅的獅泉河谷、象泉河谷、孔雀河谷、吉隆河谷、樟木河谷(又稱麥曲河谷)、朋曲河谷、亞東河谷、洛扎河谷,更有雅魯藏布大峽谷等。上述河谷在不同程度上為青藏高原輸送了大量來自印度洋的溼熱水汽,滋潤了各河谷沿途的森林、草場和農田。在高山區還發育了不少現代冰川。不過,由於高原和高原上層層疊疊的橫向山脈的阻擋,加上北上氣流本身執行的能力並不是有些科學家所設想的那樣強勁。尤其更有氣流執行受地球公轉和自轉方向的影響,北上氣流即使在無阻擋地形影響下也會發生向東偏轉,絕不可能長驅直入至更遠的中國西北地區
那麼,如果按某些人士所論,將喜馬拉雅山再炸開一個“口子”,會有多大的影響呢?顯然,那只是杯水車薪而已。須知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也是4000米以上,即使將整個喜馬拉雅炸得與青藏高原一樣平,龐大的青藏高原一樣要將南來北上的水汽大部分阻滯在它的南坡;更何況炸開一個“口子”所產生的山石廢料,也會堆成一個小喜馬拉雅山。看來,要將喜馬拉雅山炸平,最終無疑還將堆起一個新的喜馬拉雅山來。
而且,要真正實現將大量水汽(假設北上氣流還有足夠的能量)引向更北方的話,除了炸開喜馬拉雅山,同時還要在青藏高原開啟一個使氣流順勢北上的更大更長的通道。那麼,為此開挖的山石物質不知還要堆起幾條高大的山脈,而且不知道該把它們堆放到什麼地方去才合適呢?
第二個設想:引雅魯藏布江之水北上這一命題與第一個設想既有異曲同工之“想”,更有異曲同工之“惑”。
誠然,偌大的青藏高原,既有數以千計的湖泊,更有數以l萬計現代冰川,既有西風帶遠端攜帶而來的降水,也有印度洋孟加拉灣西南季風通過各山口,尤其是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汽通道帶來的降水,更有地方性天氣形成的陣雨。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恆河的主要上游)和印度洋,以及瀾滄江、怒江甚至包括新疆境內的塔里木河的主源克勒青河都源自青藏高原。
近年來,科學家們又將青藏高原冠以“亞洲水塔”的美譽。也許正是“亞洲水塔”讓一些人士滿以為這“水塔”是一個取水不盡的“百寶箱”。殊不知,“水塔”之水的水資源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長江之水,雖源於海拔6610米的各拉丹東雪山,可是其水量卻是隨著流域的擴大、海拔的降低而逐漸增大的。雅魯藏布江只有到了林芝地區大峽谷的入口以下,尤其是匯聚了來自念青唐古拉東南山麓一中國著名海洋性冰川作用中心的帕隆藏布江之後,才變得洶湧咆哮、水量驟增的。“亞洲水塔”之說是僅就水之源頭而言,並不是有無限水量的表述。
事實上,僅就雅魯藏布江而言,由於季節的變化,乾枯水位變化十分明顯。冬季水位低,大量河漫灘出露,冬季又是風季,風吹河走,在流域內形成了大量的沙丘、沙山。如果在大峽谷入口(海拔2800米)築高壩調水,海拔高度似乎不是大的問題,但林芝地區的米林、林芝、工布江達等縣城(海拔2850~3000米)及縣內多數地區將變為澤國。這裡是少有而難得的主要農、林產區,如果在此築壩,將給整個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要是在林芝以上地段從雅魯藏布江調水,則更會加劇水壩以下所有地區的沙漠化,沿程的氣候、生態環境將會受到毀滅性的破壞,中國三大原始林區的藏東南林區以及該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將會因為缺乏必要的水源涵養而迅速退化、惡變……
雅魯藏布江水源最豐沛的地段在雅魯藏布大峽谷大轉彎頂端,也就是當帕隆藏布江匯入雅魯藏布江之後的下游段,即海拔1500米不到的門中、扎曲附近;而甘肅省省會蘭州市的中心位置(中山鐵橋處)海拔是1501米。要想從大峽谷轉彎處的海拔高度向黃河上游引水,顯然無法克服“水往低處流”的理論矛盾。
那麼,要翻山越嶺將其引向海拔1400米左右的塔里木盆地是否可行呢?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從大峽谷拐彎處到塔里木最低處的羅布泊直線距離約1300多千米,以僅100米的水位差作如此大距離的截流調水,無異於“平地趟水”。而且,河流泥沙的淤積就是一個大問題。塔里木盆地是內陸盆地,淤積物無法外排,只會越淤越多,海拔也會隨之增高,其結果可想而知。
誠如第一個設想中出現的麻煩一樣,要開挖一條數千千米的大運河,同樣存在“渣石堆放”問題。論者實在愚笨,真不知道該把那些數以億噸計的山石、沙土堆放在什麼地方?這些新的人造高山、高原又會給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和後果?也許是毀滅性的!
看來,這兩個關乎青藏高原地區的“大膽”設想,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在理論上既無科學性可言,在實際操作中更是困難重重。很多時候,假想與科學之間是不能貿然劃等號的!
-
1 #
-
2 #
就在帕隆藏布江匯入雅魯藏布江處的下游某處欄河築壩,然後設法將這些洶湧咆哮的水調往黃河新疆。中國的水利專家一定有辦法!
-
3 #
我就強推第一方案卒子。於你所說挖掘去的渣土集中堆積很可堆成西雅那瑪山,堆成長堤可能是地球一圈的腰帶。但這些廢言都是集平集堆。實質上灌穿MAXIMA那雅山脈二千四百多千米的周地同樣溝峽深淵,填平擴充套件下鋪填無限。二千多千米平展區域,將成中國很好經濟發展地帶。我們不能用堆積的邏輯來衡量一個掘開地與展鋪地無限空間,溝峽深淵。總之,實測,微摸,舒展,才能有基本資料。
-
4 #
反駁理由不充分,2900米處引水加灌溉工程,其它土石方與山區修高鐵一樣處理,環境有破壞一些,改善美化更多
-
5 #
建設水電站用電抽水一級一級提升加上地裡落"差自流把水引到新疆不知是否可行
-
6 #
。此文根據不足,不能讓人信服。也不可聽信無據之說。
-
7 #
紅旗河方案是將雅魯藏布江,瀾滄江,怒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各取一部分調入黃河上游哈!
-
8 #
這個論證是膽結石渣土挖出是自然的護堤有高山有山溝就不能整平嗎
-
9 #
萬年大計,解決北方用水問題,只要國家能量夠,一切都可為,工程師有的是辦法,不是你我紙上談兵。它將造福萬代西北人。
-
10 #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科學哲學告訴我們,順勢而為,事半功倍,逆勢而為,難以成功!
-
11 #
歷史性工程,造福新疆是永久性的。
-
12 #
會導致青藏高原永久凍土層解凍,引起大面積地質災難。黃河,長江兩大河流域大範圍洪水……
-
13 #
看了這篇文章想到紅旗河工程聚集那麼多院士、專家考察論證了那麼多年認為完全可行的專案,不知道是高興還是悲哀
-
14 #
建一條運渣石的鐵路,從藏東經雲南到廣西北部灣,填海
-
15 #
可以建大壩抬高水位,只要調水成功,可以將南疆割一塊給西藏安置林芝地區移民!
-
16 #
這是否定紅旗河工程的論證啊!
-
17 #
一定要建紅旗河:這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大問題:塔里木盆地海撥幾百米高:誰說海撥1幹多米呀
-
18 #
藏水入疆應加大投入調研直至可行為止這是歷史付於的責任
-
19 #
先引入柴達木盆地,然後流入新疆。
-
20 #
高山不能炸開,應打遂洞更科學,首先不傷害山體結鉤,象修地鐵那樣,要什麼深度就什麼深度與長度,安全可靠,可行。
此文炸山之說大家都明白,取雅魯藏布江幾分之一流量,再沿途彙集怒江、瀾滄江等多條河流的部分流量確保紅旗河水源,前面筆者的臆想有失偏頗,還是相信中國大氣物理、工程物理、地質、地震、水利、氣象、環境等學科世界級專家團隊怎麼考察論證吧。中國可是全世界都公認的基建狂魔喔! 一個工程從多學科考察、可行性研究論證、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以及多如牛毛的施工組織、施工方案……那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總之,相信國家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