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行星、恆星,可是很少有人關注過彗星,很大機率是因為彗星的稀有度。我們在地球很難看到彗星,就算看到了也會以為是流星,不放過每一個許願的機會。那麼彗星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
彗星是什麼
彗星有三個部分:慧核、慧發、慧尾。慧核的直徑為幾千米到幾萬米,最小的不過幾百米,但它和小行星不同,小行星的構成元素是岩石和金屬,而慧核則是由冰、乾冰、一氧化碳冰、甲烷冰等等物質與塵埃構成。
由於彗星的組成元素多為可蒸發物質,因此當它進入太陽系後會被太陽輻射影響,冰物質開始昇華成氣體,內部受熱後壓力逐漸增大,使氣體衝破錶殼,連帶噴出塵粒,幷包覆在彗核外,形成一團包圍彗核的氣體雲,讓彗核看起來模糊不清,這就是彗發。古代人並不懂這些,於是就把彗星稱作掃把星。
離子尾與塵埃尾
當彗星距離太陽3億公里時,會形成兩種不同的慧尾:離子尾和塵埃尾。離子尾由氣體組成,是被太陽風撞擊後,激發成由離子和電子組成的電漿狀態,當電子和離子重新結合時,就會發光。
塵埃尾則是由塵埃組成,它在受到太陽照射後,被太陽光子施加了一個壓力,這種壓力會推動塵埃粒子形成塵埃尾,這種塵埃尾呈扇形發散,比較彎曲而且寬大。
看來,這種拖著長長尾巴的彗星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它也並不是厄運的代表哦!相反,能看到彗星才足以證明你的幸運,畢竟就算是我們最熟悉的哈雷彗星,也得每隔七八十年才能迴歸一次!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