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我們的身體可以看成一臺“機器”。這臺機器需要吃下食物,才有能量進行採集、狩獵等生產活動。

在工業革命之後,燃料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資源。我們需要這些化石資源驅動火車、蒸汽機,從而讓各種龐然大物開展生產;

再向後發展,由太陽能、風能、核能、化石能源轉化的電能,是我們的燃料。有了電,我們才能照明,才能開展現代社會的大部分工作。

到了現在,這個各大媒體吹噓的”人工智慧時代“,各大app吹噓的“智慧”是怎麼來的?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工智慧”需要“燃料”嗎?

大部分人工智慧產品其實都需要“燃料”,除了電能、計算力等資源,人工智慧產品需要的最重要的“燃料”就是資料。

沒有資料,大部分人工智慧產品就是一堆無用的程式碼,無法進行工作。也正是現在這個大資料時代,推動了人工智慧產業快速發展。

人工智慧產品都需要什麼資料呢?粗略地,我們可以將其分成兩類,一類是與個人息息相關的,一類是與個人沒有直接相關性的。

與個人息息相關的:

個人屬性資料: 性別、年齡、學歷、收入、職業、興趣、地域等;

與個人無直接相關性的:

訓練模型的標註資料:例如影象或語音的標註等;

那麼,什麼算隱私呢?

一般來說,上面的個人屬性資訊與個人行為資料都可以認為是隱私資料。

這時候有人說了,這算隱私嗎?很多app沒用你的身份證號,也沒用你的住址,這能叫隱私嗎?讀書人用用你的資料,能叫侵犯隱私嗎?

每個人對隱私的定義不同,張三認為我的住址與身份證號才算隱私,李四認為我的瀏覽記錄一樣屬於隱私。

從體驗上來講,如果你的資料暴露出去讓你感覺到不適感,那麼這些資料應該就是隱私了。

例如,李四在網上買了一些qq內衣,這些記錄如果被暴露出去,會對李四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響,那麼這些對李四來說,就是隱私本私了。

隱私重要嗎?我們關注隱私嗎?

有一個大佬說,中中國人對隱私沒那麼敏感。“ 中國使用者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在很多情況下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和效率。”

這個大佬的話中有這麼幾個問題:

一、很多中中國人是對隱私不敏感,還是對各大app侵犯了他們的隱私不敏感。

舉個例子,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中,收集使用者資料已經是常態了。但使用者真的知道,你會獲取他們手機中安裝了什麼app嗎?他們知道你會用這些安裝的app來猜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猜出來之後分門別類打標籤,等待著後續的使用。這還只是資料收集使用的冰山一角。

二、各大app廠商給了我們選擇權嗎?

目前來說,我們基本沒有說不的權利,我們如果不同意他們收集資料的條款,很可能就不能正常使用app。同時,你避免不了各個app用演算法分析你,你無法say no,只能默默忍受有“智慧”的日子。

關於隱私,我們在想什麼?

一、我想要選擇權,我不想要智慧的時候,你不能逼我,也不能先用我的資料再打招呼;我能決定自己使用的app有沒有演算法干預(決定演算法是否分析我的資料);

二、我給你資料使用權,但請你不要轉賣我的資料;

三、我給你資料使用權,但請你規範資料使用標準,即使是公司內部,也請不要隨意檢視;

四、在你沒有給我更多選擇權的時候,請不要代表我,任何人都不想被代表;

人工智慧時代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壞的時代。這個時代,演算法只是程式碼與數學,它不應是“背鍋俠”。所有值得期待的科技進步,與待完善的規則,都要看向人類。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永遠無法被劫持?美國開始開發量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