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為什麼太陽系那麼多小行星

關鍵詞1:小行星帶的發現

關鍵詞2:小行星帶的分類

關鍵詞3:小行星會撞地球嗎

自從1766年提丟斯-波得定則發現以後,很多天文學家相信,在火星與木星之間,與太陽距離2.8 天文單位的地方,應該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於是紛紛把望遠鏡對準了那片區域。1801 年,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在距太陽2.77天文單位的軌道上發現了個神祕物體。 這個物體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沿著近圓形的、類似行星的路線行進,但是它太小了,不能算行星。這就是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一穀神星, 它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根據2006年頒佈的《行星定義》,穀神星已被歸類為矮行星。1802年和1807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又在穀神星的軌道附近發現了智神星和灶神星,1804年, 德國天文學家哈丁在距太陽2.67天文單位處發現了婚神星。其後在這個區域發現的小行星越來越多。1868年達到100顆,1879 年達到200顆,1890 年達到287顆....今天在這個區域中觀測到的小行星已經數以十萬計。

小行星帶是小行星高度集中的區域,這些區域在太陽系內介於火星的軌道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它們和大行星一樣,也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轉。在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其數量可達到50萬顆之多,這樣的區域被稱為主帶,就是通常我們聽說的小行星帶。小行星是在體積和品質方面都比行星小很多的固體小天體,它們的大小在幾釐米到一千米千米以上。小行星之所以高度集中在小行星帶中,木星的引力起著主要作用。此外,太陽引力也起著一定作用。小行星帶主要包含兩種型別,在小行星帶靠近木星軌道的外側,主要是富含碳的小行星,它們的顏色偏紅。而在靠近木星軌道內側的部分則是含矽的小行星,它們的反射率比較高。小行星帶中數量多、密度大,因此天體碰撞頻繁,碰撞會產生大量的小行星碎片,而一些殘骸在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會成為隕石。當兩顆小行星低速碰撞時,有可能會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小行星。

小行星帶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個謎團,但普遍認為是太陽系形成初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地方未能形成大行星 ,因此形成了大批的小行星。而另一種觀點是爆炸說,認為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外的另一個大行星在億萬年前的大爆炸形成了大量的小行星。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嗎 ?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稱為近地小行星。直徑1千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可能對地球產生重大威脅,6500萬年前的生物大規模滅絕事件可能由一顆直徑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造成。現在已經確定軌道的、直徑大於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約有2000顆,它們存在撞上地球的可能性。據估計,這樣的碰撞事件平均50萬年發生一次。小行星掠過地球的機會就更多了。2011年,直徑400米的小行星2005YU55就曾在與地球相距325萬千米處掠過。因此,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於1995年啟動了近地小行星跟蹤計劃(英文名為NEAT),來監視這些可能的威脅。

END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宇宙的第七級文明有多可怕?科學家:已幾乎是神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