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謝夫提出了卡爾達謝夫指數,將文明劃分為三個等級,具體內容比較複雜,比如說怎麼計算一個文明的等級是多少,那我是搞不明白的。不過我們可將粗略地認為,I型文明可以利用行星的能量,並具備開發行星際殖民地的能力,比如將火星或金星改造成適合人類生存的新家園;II型文明可以利用恆星的能量,並具有開發恆星際殖民地的能力,比如說跑三體世界去給殖民它們;III型文明那就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他們可以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而且這個星系並不是指太陽系這樣的小星系,而是銀河系、仙女星系這樣的巨無霸,這樣的文明將具備開發星系際殖民地的能力,這場景就好比是《星球大戰》或是《星際迷航》,同時,III型文明甚至可以開發黑洞與真空的能量,把這哥倆開發出來能幹成什麼事兒?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絕大部分的科學幻想都可以成為現實。
其實從本質上看,三個不同等級的文明,其最主要的差別就在於生存能力。對於現在還沒有達到I型文明的人類來說,我們的生存完全離不開地球,如果地球玩兒完了,咱們也都得跟著玩兒完,所以我們整天都要擔心著超級火山的臭脾氣,提防著小行星的來訪,也在祈禱著大規模核戰爭不會爆發,因為所有這些都可以摧毀我們脆弱的藍色星球。而如果人類達到I型文明水平,就完全不必擔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哥們咱到火星重新安家就行了。當然了在太陽系內部混,就得看太陽的脾氣,太陽是有壽命的,最終它將膨脹為一顆紅巨星,雖然目前的理論模型認為,太陽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但紅巨星階段著實也夠太陽系內的類地行星受得了,反正基本上是活不成了。但如果人類達到II型文明就不必看太陽的臉色,因為我們完全有能力拋棄衰老的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部尋找理想的家園。抑或者等太陽穩定成一顆白矮星之後,我們再回來也不是不可能,造一顆行星繼續讓太陽發揮餘熱也未嘗不可。銀河系內的上千億顆個性不等的恆星能讓人類續上多少年,目前誰也不清楚。但總有一天,銀河系也將以某種未知的形式消亡,屆時處於II型文明的人類也將無處可逃,想要延續,唯一的辦法便是達到III型文明,因為不論星系存在與否,黑洞和真空能都將賦予我們能量。
但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一死。如果宇宙也續不下去了,人類又該何去何從呢?目前的理論認為,大概是在一個古戈年之後,黑洞將開始蒸發和解體,同時由於宇宙的加速膨脹,所有有形的物質將土崩瓦解,大撕裂將主導宇宙的命運,甚至將這一程序提前到幾十億、幾百億年之後,屆時的宇宙,將成為核廢料和漂浮著亞原子粒子的海洋。面對這樣的終極毀滅,文明還有延續的可能嗎?答案未必是否定的,至少我們還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就是什麼都不做,弗里曼-戴森曾提出,當宇宙變得越來越冷時,智慧生命會自行進行調整,其思考速度也會越來越慢。最終,一個簡單的想法可能就需要上百萬年的思考時間,雖然思考的速度很慢,但是由於溝通的速度同樣放慢到了數百萬年時間,所以一切看起來都是正常的。
在這樣的世界中,很多事情將變得極為有趣,比如說原本在人的一生中不太可能發生的量子躍遷,可能會開始常規性的發生。蟲洞可能在我們眼前開啟和關閉,泡沫宇宙可能會突然出現或消失。所有這些怪異現象的發生,都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實在太慢了。
這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其實戴森的方案只是一個暫時性的解決方案,因為分子的運動最終會變得很慢,以致於資訊無法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一個地方。此時,所有的活動,包括思考,無論它們有多麼緩慢,事實上它們都將停止。
或許我們還有更為激進的方案,卡爾達謝夫雖然指出了文明的三個等級,但為什麼就不能存在IV型文明呢?可以發現,每一型別的文明都要比它前一型別的文明,強大100億至1000億倍,由於可見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個星系,所以IV型文明可以利用整個可見宇宙的能量。而能量便取自宇宙中最大的能量來源——暗能量。IV型文明將操控暗能量並逆轉大撕裂。根據物理學家加來道雄的說法,處於IV型文明的生命,或許可以操縱弦理論中的一些“超維”,並創造一個暗能量反轉極性的球體,以此來逆轉宇宙膨脹。在這個球體之外,宇宙可能仍在以指數級膨脹,但在這個球體內部,星系則可以正常演化。這樣一來,即便宇宙在球體的周圍已經死去,但文明也能生存下去。
這是第一種解決方案。從某種意義上看,這就像是一個升級版的戴森球,不過戴森球的目的是捕捉恆星的能量,而這個球體的目的則是捕捉暗能量,這樣就可以抑制宇宙膨脹。
第二種解決方案那就更牛逼了,這就是離開正在消亡的宇宙,進入一個更為年輕的宇宙,而通道便是蟲洞。在愛因斯坦為我們描繪的影象中,宇宙是一個膨脹的巨大氣泡,我們就生活在氣泡的表面。而弦理論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更為壯觀的圖景,那就是除了我們宇宙的氣泡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的氣泡,它們每一個都是弦方程的解。事實上,或許有許多宇宙氣泡,它們形成了多重宇宙。這些氣泡中有許多是極小的,在微型宇宙大爆炸中突然出現,然後迅速坍縮,它們中的大多數對我們來說都沒有意義。霍金曾把在真空中不斷攪動的它們稱之為“時空泡沫”,所以虛無不是空的,而是充滿了不斷運動的宇宙。
於是,一幅全新的圖景出現了,那就是嬰兒宇宙從母宇宙中萌芽,而我們的宇宙也只不過是一個更大的多重宇宙的一小塊。
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那麼文明或許將永不消亡。一個先進的文明可能會建造一個大小相當於小行星帶的巨大的粒子加速器,用它來開啟一個蟲洞,之後用負能量將蟲洞穩定下來,那麼它就可能會提供一條通向另一個宇宙的逃生之路。負能量從哪搞?一個來源是卡西米爾效應,另一個來源表示更高的維度。也就是說,只要我們可以利用高維度,便既能改變暗能量的值,從而防止發生大撕裂,也可以產生負能量來幫助穩定蟲洞。
當然了,多重宇宙中的每個氣泡,都具有不同的物理定律,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會進入一個原子處於穩定狀態且暗能量少得多的平行宇宙,這使它可以通過膨脹將溫度降到足夠低,同時又不至於因加速膨脹而較早進入大撕裂,畢竟搞一個蟲洞可能也不容易。
我們還可以更大膽的設想,未來人類製造的蟲洞已經存在於宇宙之中,只等在關鍵時刻拯救他們的祖先,或者也可以拯救他們自己。這是一個通往歷史與未來的通道,有了這樣的通道,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好了,我真心編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