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宇宙那麼大,人類的活動範圍卻非常小,迄今為止,人類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月球,而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只有38萬公里。當然了,人類還發射了各式各樣的探測器,如果將它們也算上,那人類的活動範圍就要大很多了。

在人類已發射的眾多探測器中,距離地球最遠的旅行者1號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在1977年發射升空之後,旅行者1號連續利用了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彈弓”,大幅地提升了自己的飛行速度,在此之後,它就一直朝著宇宙深處飛行,到了2021年,旅行者1號已經飛到228億公里之外。

即使用光速前進,也需要20多個小時才能跑完228億公里,對於人類而言,這段距離可以說是非常遙遠的。令人稱奇的是,遠在228億公里外的旅行者1號,卻依然與地球保持著聯絡,所以問題就來了,它是怎麼把訊號傳回地球的呢?

實際上,旅行者1號並沒有用什麼“黑科技”來進行通訊,它採用的其實就是普通的無線電通訊技術,簡單來講就是,它先將需要傳送的資訊調製成無線電訊號,然後把這些訊號直接傳回地球(中途沒有任何中繼器)。

旅行者1號的能量來自於自身攜帶的3塊鈽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即利用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獲取電能的“核電池”),其總功率為420瓦。

為了保證無線電訊號傳輸的成功率,旅行者1號的發射頻率選擇了無線電干擾極小的8GHz頻段,並配備了一個直徑達3.7米的“高增益天線”,它可以將訊號集中向某一個方向發射,從而大幅增加訊號傳輸的距離,而這也是人類在當時製造出的口徑最大的反射面天線。

除此之外,旅行者1號還配有當時精度最高的陀螺儀,這可以幫助旅行者1號修正天線的方向,使其傳送訊號的方向始終對準地球。

雖然旅行者1號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無線電通訊裝置,但隨著距離的增加,無線電訊號的強度也會指數級地下降,時至今日,當旅行者1號發出的訊號到達地球時,其功率已經低至10^-22瓦(即一百萬億億分之一瓦)。

“想要接收到非常微弱的訊號,就必須要有直徑足夠大的天線,如果一個不夠的話,我們還可以建造很多個組合起來使用”,基於這種思路,NASA於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建造深空網路(Deep Space Network, 簡稱DSN)。

深空網路其實就是一大堆的天線,它們的靈敏度極高,“個頭”也很大,其中最大的天線可達70米,科學家將這些天線組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無線電通訊系統,即使旅行者1號已經飛到228億公里之外,深空網路照樣也可以接收到它傳回地球的訊號。

目前該系統分為三個站點,分別為“戈爾德斯通深空站”(Goldstone View)、“馬德里深空站”(Madrid View)以及“堪培拉深空站”(Canberra View)。

如上圖所示,這三個站點在地球表面呈120度分佈(經度),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通訊盲區”,從而實現與宇宙深空中的探測器進行全天24小時的不間斷通訊。

近幾十年以來,科學家一直在使用新技術來提升深空網路的遠距離通訊能力,比如說用全息對齊技術來提高聚焦訊號的準確度、用新材料來增大天線的直徑、用更精密的面板來提高精度,又或者直接用更先進的天線來替換老舊的天線。

儘管如此,深空網路也不可能一直與旅行者1號保持聯絡,我們完全可以推測出,隨著距離的增加,旅行者1號傳回地球的訊號將會越來越微弱,直到最終消失在宇宙的背景雜音之中。

另一方面來講,在飛行了44年之後,旅行者1號的“核電池”已經支撐不了多久了,科學家估計,旅行者1號的能量將在2025年消耗殆盡,在此之後,它就會徹底與地球斷開聯絡,從此在茫茫的宇宙空間中孤獨地漂泊。

16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記得旅行者號探測器嗎?房貸車貸都是浮雲,聽聽遙遠太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