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這可不是龜兔賽跑哦!

▲地球右邊那個就是火星

01

“恐怖七分鐘”

地球與火星的距離並不固定,距離最近時為5500萬公里,最遠時為4億公里。誒,為什麼差這麼多呢?

因為行星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並不是“圓形”,而是“橢圓”。

眾所周知,探索宇宙是一項非常“燒錢”的事情。距離越遠,風險越高。為了儘可能做到萬無一失,砸錢就得夠狠。

更頭疼的是,光砸錢是沒用的,這件事情非常複雜。就說“降落”吧,降落火星的過程被稱為“恐怖七分鐘”

咱們在地球上,用電磁波把訊號傳到火星很慢很慢,等訊號過去,探測器早就落地了。這意味著:我們完全無法操控降落的過程,只能靠探測器自動控制——無論它是“降落”,還是“掉下去”。

在這件事上,前蘇聯失敗了整整8次!

▲蘇聯的火星1號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半年後與地面永遠失去聯絡

還好,地球上的準備工作我們還是可以控制的。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有最佳的“視窗期”,而最近的一次“視窗期”,就是2020年7月。

彼時,三個國家前後發射了三架火星探測器,全部發射成功:

7 月 20 日,阿聯酋發射了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

7 月 23 日,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

7 月 30 日,美國 NASA 成功發射“毅力號”。

▲2020年7月20日,“希望號”探測器傳回第一張火星照片。此時它飛行了100萬公里

02

提前七天發射,為什麼著陸晚了三個月?

2021年2月10日,19時52分,經過6個半月的漫長飛行,天問一號順利完成“剎車”減速,進入環火星軌道,成為我國首顆人造火星衛星。

幾天後,毅力號也於2月18日抵達火星。不同的是,毅力號火星車在抵達當天就著陸了;而天問一號則計劃先在火星周圍轉三個月。

這三個月可不是用來玩的!

首先,這是任務安排。天問一號是世界範圍內,第一個選擇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任務的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由“三兄弟”組成:環繞器、著陸平臺和火星車。環繞器進入環火星軌道後,可以帶著另外兩個兄弟一起飛,有充足的時間安排著陸計劃。

▲天問一號的“繞”、“著”、“巡”,三位一體

相比之下,“毅力號”沒有配置環繞器,而是用一個巡航級帶著“快遞”(指氣動外罩,裡面塞著火星車...)直接飛往火星。等飛到火星附近,巡航級一扔,“快遞”直接扎進火星大氣層——著陸。

沒有環繞器,NASA 的通訊中繼怎麼辦?這倒不是問題,因為美國已經發射了很多火星探測器,現在在火星軌道上工作的環繞器還有好幾個,完全夠用。

▲天問一號(左)和毅力號(右)探測器

其次,天問一號是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不同於美國巨量的發射經驗,很多東西我們得現場摸索,穩紮穩打。

畢竟火星地貌複雜,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後,至少也要“拍拍照”、“留個念”——額,我是說,對火星地貌進行高解析度成像,找出合適的著陸點。

這方面毅力號就比較舒服了,它在出發前,NASA就掌握了著陸區的高畫質地圖。

最後,火星的脾氣不太好,經常出現全球性的沙塵暴

1971年,倒黴催的,蘇聯的火星2號和火星3號抵達火星時,恰好趕上沙塵暴。結果不僅“紀念照”沒拍到,火星車也著陸失敗。

▲火星沙塵暴

2018年6月,火星又經歷了一場全球性沙塵暴,直接報銷了使用太陽能的機遇號火星車。

祝融號火星車也使用太陽能供電,比核電供能的毅力號謹慎一些也是應該的。即使沙塵暴沒有破壞火星車的裝置,單憑遮擋太陽光這一點就夠它受的了。

目前,火星處於相對平靜的階段,天問一號在5月中旬著陸的確是最穩妥的選擇。

▲機遇號火星車

你可能會問,咱怎麼不用核動力呢?

因為這兩種供電方式並沒有嚴格的“高下之分”。機遇號雖然報銷了,但它已經在火星上馳騁14年之久,至今保持著“最長壽的火星車”的紀錄。

相比之下,在那場沙塵暴中倖存的好奇號僅僅工作了8年多,卻已經面臨退役,估計破記錄無望了。

9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你知道嗎,人類探測火星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