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8時許,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訊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
凌晨1時許,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停泊軌道實施降軌,機動至火星進入軌道。4時許,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歷經約3小時飛行後,進入火星大氣,經過約9分鐘的減速、懸停避障和緩衝,成功軟著陸於預選著陸區。兩器分離約30分鐘後,環繞器進行升軌,返回停泊軌道,為著陸巡視器提供中繼通訊。後續,“祝融號”火星車將依次開展對著陸點全域性成像、自檢、駛離著陸平臺並開展巡視探測。
為什麼要去火星?
火星的相似度跟地球很像,火星上也有四季,平均一天為24.66小時。火星表面雖然是一片沙漠,但上面有河道,地下還有水冰,甚至據科學家猜測火星一度上也有河有海。所以火星的探索對於將來能否移民和研究現狀的地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正式批覆立項,計劃透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進行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祝融號”火星車及進入艙。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以來,在地火轉移階段完成了1次深空機動和4次中途修正,於2月10日,成功實施火星捕獲,進入大橢圓環火軌道,成為我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2021年2月2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週期2個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軌道後,對火星開展全球遙感探測,並對預選著陸區進行詳查,探測分析地形地貌、沙塵天氣等,為著陸火星做準備。任務實施過程中,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歐空局、阿根廷、法國、奧地利等國際航天組織和國家航天機構開展了有關專案合作。目前,探測器已在太空執行,距離地球約3.2億千米。
降落火星的難度
因為火星到地球的距離太遠,通訊有十幾到幾十分鐘的延遲,著路器摩擦後導致機器表面溫度超高,期間訊號無法傳遞也就無法人工干預,只能靠自己降落。火星地形地貌等較為險峻,同時受遠距離、長時延的影響,著陸階段存在環境不確定、著陸程式複雜、地面無法干預等難點。我國的科技人員在此重重困難中,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俄羅斯航天局局長祝賀:巨大成功
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由去年發射,飛行6個月成功分離出“祝融號”著陸火星後,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第一時間發來賀電,隨後俄羅斯航天局也跟進。當地時間5月15日,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里.羅戈津發推稱,歡迎主要航天大國恢復對太陽系行星的探索,中國航天器在火星表面成功降落是中國基礎空間研究計劃的巨大成功。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里.羅戈津推文中還稱,明年俄羅斯和歐洲將共同發射ExoMars火星探測器。“我們重申致力於加強國際合作以共同促進對宇宙研究的承諾。'“ExoMars2020"任務是歐空局和俄羅斯航天局聯合展開的火星探測計劃,俄羅斯負責“哥薩克舞”號著陸器、部分科學載荷和火箭方面的研製工作,歐空局主要負責"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火星車及部分科學載荷等。
早在去年3月,歐空局和俄羅斯航天局聯合宣佈,原計劃2020年7月發射ExoMars2020推遲至2022年,原因是火星軟著陸過程中所需要的兩部降落傘還未完成測試和鑑定。
5月15日早7時18分,中國國家宇航局“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的著陸區。這意味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我國成為歷史上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
------部分圖片來自與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