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5月22日,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運送袁隆平院士遺體的靈車從醫院出發前往長沙明陽山殯儀館,中途專程繞行他曾工作過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及其居住地,沿途有市民和學生自發前來送別。足可見袁老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

然而在這樣的悲痛時刻,即便是一位91歲高齡的科學家已經去世,網路上的小人依然不放過他,依然在網上公然詆譭,甚至是辱罵他。

今天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袁隆平院士的成就,你就會知道他究竟有多偉大。

袁老對雜交水稻的開創性

我們要知道,利用雜種優勢是提高作物產量的有效途徑。20世紀60年代以前,儘管雜種優 勢利用在玉米、高粱等異花授粉和常異花授粉作物上已獲成功,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所接受的是蘇聯學者米丘林-李森科共同釋出的“無性雜交”的理論基礎,當時的水稻雜交過程都是圍繞在無性雜交理論的基礎上,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

但是在1964年7月5日,袁隆平等在其試驗田中首次發現了“天然雄性不育株”,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徵是雄蕊發育不正常,不能產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其雌蕊發育正常,能夠接受外來花粉而受精結實。雄性不育株的發現和利用是雜交水稻的重要基礎,這表明藉助這種母水稻作為遺傳工具,透過人工輔助授粉的辦法,就能大量生產雜交種子。

在第二年,1965年7月的時候,袁隆平等在14000個稻穗逐一檢查後,又發現了6個不育株。自此透過實踐,很好地反駁了“無性雜交”理論。於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發表那篇著名的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至此,也開創了水稻雜交的新里程。

1970年10月,袁隆平的學生和助手李必湖、當地的農場技術員馮克珊,在海南共同發現了野生雄性不育株。被稱為——野敗。至此,整個雜交水稻重要選種種工作完成,我們現在吃的雜交水稻,都是這顆野生不育株的後代。

1973年,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上,袁隆平正式宣佈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什麼是三系雜交稻呢?簡單地說,就是三種具有特殊能力的水稻配合所生產出的具有雜種優勢的雜交水稻。

三系就是生產這種三系雜交稻所需要的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系、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保持系和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系。三系法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並大面積應用於生產的國家。

5年後,袁隆平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由三系法向兩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式上朝著由繁到簡但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

經過9年努力,兩系法獲得成功,它保證了我國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開闢了糧食大 幅度增產的新途徑,其大面積推廣給我國水稻生產帶來了一次飛躍。

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 糧食自給難題作出了重大貢獻。1976 - 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雜交水稻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近年來,全國雜交水稻年種植2. 3億畝左右,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6000萬人口。

很多人說三系法中最重要的三步:分別由李必湖找到野敗、顏龍安完成與保持系的雜交、張先程發現了恢復系稻株,和袁隆平院士沒有什麼關係。另外很多人會說我們現在吃的水稻都不是袁隆平教授雜交培育的。

這兩句話看起來很有道理,但袁隆平的貢獻就在於其開創性,是他首先提出了水稻雄性不育系,他證明了雜交水稻的可行性。基於此,才有了三系法的雜交水稻培育理論基礎,他還正式確立了雜交水稻制種的科學技術規範和操作規程,宣告了雜交水稻制種技術的初步成型,並把這一技術迅速推向全國。後人在袁隆平方法上的繼續創新,從而促進了雜交水稻的百花齊放。

晚年仍在研究海水稻

另外,袁隆平如今還在研發海水稻,海水稻的雛形是農業科學家陳日勝等人,在我國淡水、海水的混合區域發現了耐鹼性強、抗病性強、生命力強的野生海水稻。後來,在我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的牽頭下,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海水稻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鹼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鹽度不低於1%的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每畝200至300公斤的水稻品種。

雖然海水稻暫時不能生長在海水裡,但我國有大量的海灘和內陸鹽鹼地,這些區域淡水資源缺乏,傳統作物很難在此成活,而利用海水稻可以合理開發沿海灘塗和鹽鹼地,擴大水稻種植面積,增加稻穀產量,是實現向鹽鹼地要良田的有效舉措。

推廣“海水稻”還有更多好處。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鹹水,能夠節約淡水資源;二是由於鹽鹼地中微量元素較高,“海水稻”礦物質含量比普通稻要高;三是“海水稻”在條件惡劣的鹽鹼地生長,很少會患普通稻的病蟲害,基本不需要農藥,因此是天然的綠色有機食品。

除此而外,“海水稻”的另一個重要意義還在於,它的推廣種植有望改良鹽鹼地,使之逐漸變成良田。

另外,雖然袁隆平教授培育的雜交水稻在中國種植面積不多,但在東南亞、非洲等地廣泛種植,極大地解決了當地的糧食產量不足的現實問題,因此袁團隊在當地名聲、地位很高。

2010年,馬達加斯加已經種植了2萬公頃的雜交水稻,每公頃平均產量約為7噸。這個國家的2500萬人現在已經在食物方面自給自足了。目前,馬達加斯加是非洲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國家,平均產量是當地品種的一倍以上。

另外,袁隆平教授還把水稻種植到了迪拜,我們要知道,水稻幼苗發芽適合溫度28~32℃,最適合生長的土壤介於砂土與粘土之間,通氣透水,耐旱耐澇。

而迪拜沙漠怎麼看也跟水稻無緣,極端晝夜溫差、地下高鹽度水位、低溼度、缺乏淡水、沙塵暴、缺乏土壤團粒結構、缺乏種植資源,哪一個都是水稻生長的致命殺手。但是袁隆平教授團隊做到了,2018年5月,首批水稻成熟。經印度、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專家測評,其中一個品種畝產量超過500公斤,還有兩個畝產量超過400公斤。這也是世界首次在沙漠種植水稻成功。

湖南省農業委員會的資料顯示,海外雜交水稻種植面積達到700萬公頃,平均產量至少比當地品種高出20%。湖南在包括埃及、幾內亞和賴比瑞亞在內的16個非洲國家進行的雜交水稻試驗取得了顯著的成功,每公頃產量至少比當地品種高出2噸。

不僅如此,袁隆平在雜交水稻培育上具有多項專利,直到現在美國每年都還要向我國繳納雜交水稻的專利授權費用。自1980年中國種子公司與西方石油公司簽訂雜交水稻技術轉讓合同以來,我國先後提供了許多組合供對方試種,取得明顯增產效果.近年來經雙方合作新培育出的一些組合在美國試種,產量比對照增產30%左右。

總結

為了中國人的糧食問題,袁隆平以及很多科學家都在默默地付出,你可以不承認,但恕我直言,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可以質疑,甚至是詆譭辱罵他們。

正如魯迅所說:戰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現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撮,營營地叫,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己經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他們的安全,遠在戰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現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8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袁隆平口述:55年前在《科學通報》上發表第一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