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不到第一名,大部分人都想爭第二名。按這種邏輯,拿金牌應該比拿銀牌快樂,拿銀牌應該比拿銅牌快樂。然而,在1995年,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著名心理學家Thomas Gilovich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銅牌得主的心情似乎比銀牌得主更好!
那麼,拿銅牌是不是真的比拿銀牌更開心呢?
前陣子,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透過對數百名獲獎運動員的面部表情進行數字分析,為這項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科學資料支援,再次驗證了銅牌得主比銀牌得主更快樂的結論,並且進一步支援了背後的潛在心理原因。
▲該論文發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雜誌上(圖片來源:論文頁面截圖)
分析結果表明,金牌得主露出的笑容最多,但銅牌得主比銀牌得主露出的微笑更多,露出了更多表示愉悅的表情。
另一個問題來了,這種現象背後的心理學理論機制是什麼呢?
原來,這是由於“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現象。反事實思維是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意思是說當人們在思考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時,趨向於反駁已形成的事實,可能透過心理模擬,建立虛假的前提與情境,得出虛假的結論。
而事實離期望的接近程度、前提改變的難易程度、對事實的期望程度、事情的重要性等都會影響反事實思維的發生。
因此,無論獲得名次如何,運動員的心情受他們如何看待獲獎結果影響,並根據他們參加比賽的期望形成相關想法。銀牌得主相對更容易沮喪或失望,因為他們之前對錶現的期望要高於銅牌得主,而且他們的名次也更接近期望結果。
具體而言,對於銀牌獲得者來說,他們會向上與金牌得主對比,進行上行反事實思維(upward counterfactual),“差一點點!就差一點點我就是金牌了!”,容易導致遺憾、懊惱或沮喪的心情。
而對於銅牌得主來說,他們傾向與第四名進行下行反事實思維(downward counterfactual)對比,形成“太好了!我至少拿到了一枚獎牌!比起沒拿獎牌的人真是太幸運了!”的想法,也更容易擁有幸福、滿足、高興等正面情緒。
該論文第一作者William Hedgcock教授解釋道:“本研究獲得的資料再次支援了這一心理現象,即為什麼客觀上做得更好的運動員,比如銀牌得主相比銅牌得主,反而看起來不那麼開心。上下行反事實思維比較的概念不僅適用於奧運獎牌獲得者,也適用於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
比如,當我們拿到了2000元的工作獎金、並得知同事A拿到了2500元的獎金時,相比拿到500元獎金的同事C,由於“一步之遙”導致的上行反事實思維,心情會更不好。
因此,這項研究也對經常不知不覺陷入“反事實思維”中的我們有所啟發。相比關注“我差一點就得到”的,轉而關注現在所擁有的,會更容易擁有幸福與平靜的心情。
參考資料:
[1] Hedgcock, W. M., et, al. (2020).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facial expressions among Olympic medalists: A conceptual replication of Medvec, Madey, and Gilovich’s (1995) finding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Published. https://doi.org/10.1037/xge0000992
[2] Facial expression software knows which Olympic medal makes you happier and why. Retrieved July 20, 2021, from https://twin-cities.umn.edu/news-events/facial-expression-software-knows-which-olympic-medal-makes-you-happier-and-why
[3] Medvec, V. H., et, al. (1995). When less is more: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satisfaction among Olympic medalis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4), 603–610.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69.4.603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