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突然發現一個天大的問題,我們很多人竟然不知道諾貝爾獎是什麼?你說你別的不知道也就算了,你連諾貝爾獎都不知道不是白活了嗎?
我告訴你,別的內容你都可以不看,這個你是一定一定要知道的,否則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聊到這個話題,別人說得頭頭是道,你大眼瞪小眼一問三不知,瞬間就暴露了你的無知。
每年我們都要提諾貝爾獎,因為這個獎項的評選實在是太吸引人眼球了,一方面是因為評選結果的權威性和評選機制的神秘性,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哪一個獎項可以和他比肩的,另一方面是鉅額獎金的誘惑,不管是在科學界、文學界,還是對我們普通人,諾貝爾獎都是一個關注度極高的話題。
諾貝爾獎之所以能建立,我們首先要感謝瑞典著名的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這位偉大無私的科學家在1895年立下的遺囑,成就了現在諾貝爾獎一百多年的輝煌。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他希望用自己的遺產用於獎勵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與醫學以及文學五個方面,為人類文明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諾貝爾留下的遺產高達3100萬瑞典克朗,即便到現在摺合人民幣也有約2200萬元。在諾貝爾去世後的第二年,為了完成他本人的遺願,諾貝爾基金會在瑞典成立,專門用於管理諾貝爾名下的遺產和獎金的使用,經過幾年的準備和建制,到1901年,諾貝爾獎終於第一次頒發。到1968年,瑞典央行對諾獎的獎項設定進行了改革,增加了“瑞典央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並從第二年開始頒發。
諾貝爾獎每年評選一次,頒發的獎勵包括三樣東西,分別是獎牌、證書和一筆不菲的獎金。諾貝爾的獎金是浮動變化的,具體要看每一年基金會的投資收益情況,而在評選方面,諾貝爾獎評選堅持的是寧缺毋濫的原則,如果當年沒有發現特別合適的獲獎人和相關研究成果,那麼獎項和獎金就被保留到下一年使用。
由於諾貝爾留下的遺產十分的豐厚,從第一屆評選開始到現在,一百多年間,諾貝爾獎的獎金都是一筆鉅款。1901年,諾獎單項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在當時,已經相當於一個瑞典教授工作20年可以拿到的薪資水平了,到2020年,諾獎獎金已經增加到了1000萬瑞典克朗,摺合人民幣大概是730萬元。
除了榮譽高、獎金豐厚,諾貝爾獎的評選過程也十分獨特。每一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1月底,諾貝爾獎委員會會要求全球在物理、化學、生物醫藥、文學等領域的領軍人物提供獲獎候選人人選,但是比較特別的是,各個候選人的推薦,只允許他人推薦,不允許自薦,現在啊,每年推薦到諾貝爾委員會的候選人數量非常多,大概有一千到兩千人,人數眾多,增加了委員會評選的工作量,從2月份開始,委員會就必須啟動對推薦的候選人的篩選和審議工作。
諾貝爾獎評選過程嚴格保密,一百多年過去了也沒有人能夠說得明白,並且各個獎項評選有嚴格的分工,評選人員不允許相互交叉。要從這麼多候選人當中選出一位,評選機制不公開,可以說獲獎結果是非常難猜的。
不僅如此啊,諾貝爾獎評選的時間跨度也是非常大,往前可以追溯到幾十年之前的研究成果,甚至還可以頒發給已經過世多年的人。到10月份,經過長時間的審議之後,委員會會正式公佈當年的獲得者名單。
諾貝爾獎的評選超越了任何民族、國際、宗教的限制,唯一的一條標準就是貢獻大小。到2019年,諾貝爾獎一共授予了919個個人和24個團體,幾乎網羅了一百多年以來全世界知名的這些科學家和文學家。
2021年的諾貝爾獎即將公佈,從10月4號到11號,分別將評選出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一共五大獎項,那麼,今年的諾貝爾獎有哪些亮點呢?
首先啊,可以說今年的文學獎評選是最為引人關注的,預計將於北京時間10月7日晚上揭曉,大家這麼關注文學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作為潛在獲獎人已經陪跑了多年,這一次,村上春樹是不是能夠揚眉吐氣,一舉拿下諾獎,結果讓人充滿期待。
說起村上春樹,大家可能都聽過他的名字,1949年1月出生在日本京都,26歲畢業於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文學戲劇專業,村上春樹是典型的文學科班出身。從79年開始,他的作品就開始拿獎,包括小說處女作《且聽風吟》和長篇小說《1973年的彈子球》等,最為著名的還是小說《挪威的森林》,從發行到現在,銷量已經超過了兩千萬冊,是日本文學史上一個現象級的作品。
村上春樹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熱門已經有好幾年了,但可惜前幾年是年年陪跑,2020年文學獎爆冷門被美國作家露易絲·格麗克截了胡,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現在啊,在社交媒體上已經出現了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賠率榜單,根據榜單顯示,村上春樹人氣較高,而他的競爭者則包括肯亞作家提安哥、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等人,這些競爭者的實力都不容小覷。
今年諾獎的第二個看點在生理學或醫學獎領域。
這幾年在生物醫學方面,最為世人關注的就是新冠疫苗的研發和臨床應用,並且啊,今年全球範圍內的其他同類獎項,你比如說美國醫學界最具權威性的“拉斯卡獎”、科學界奧斯卡“突破獎”等,都頒給了在新冠疫苗開發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獎,而這些獎項本來對諾貝爾獎的評選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但是,網上也有人猜測,諾貝爾獎評選的風格一直比較穩健和保守,在一個新事物剛出現的時候往往不會受到諾獎的關注,基本是在幾年或者十幾年之後,經過時間考驗了,技術成熟了,諾貝爾獎才會真正考慮把它作為評選的物件,這麼一看呢,疫苗研發領域的科學家是不是真的能幫上有名,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作為中國人來說,從莫言、屠呦呦獲獎開始,諾貝爾獎已經逐漸關注到了中國國內的科學家和作家,自然的,我們對於諾貝爾獎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了。
最近幾年以來啊,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科學領域的發展,也因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在穩步提升,中國的科學事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同時,在各個領域,出現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那麼,大家可能非常關心的是,在屠呦呦之後,我們國內有沒有其他的科學家或研究成果可能入圍諾貝爾獎呢?
答案是有,而且還不少,在我看來,做出傑出貢獻的中國科學家當中,有希望競爭諾貝爾獎的,不少於四位。
首先,在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得諾獎之後,可以說中國中醫和中醫研究成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樣在中西醫結合領域,還有一位知名的專家張亭棟,他研製出的砒霜療法對於治療白血病有非常好的效果。
張亭棟教授出生於1932年,在中西醫結合血液病領域已經深耕了五十多年,研究使用砒霜治療血液疾病已經超過三十多年,除了砒霜療法,張教授也是獲獎無數,在學界有非常高的威望。透過他的研究,原本為劇毒的砒霜成為了治病救人的良藥,並且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不僅是在國內,最近這幾年開始,張教授和他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在國際上開始拿獎,比如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等等。
第二位具有諾獎潛力的科學家,出現在物理學領域,而且不是一個人,是一個研究團隊,他們的研究成果被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所關注,並稱為是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2013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清華物理系聯合組建了研究團隊,對“量子霍爾效應”進行研究,量子霍爾效應在物理學界是一個受到高度關注的現象,對他的研究是各個國家的物理學家都想去嘗試的事情,到目前為止,也已經有三位科學家因為在這個方面的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早在8年之前,中科大和清華的研究團隊就突破苛刻的實驗條件,觀察到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從1988年以來第一次有了實質性的突破。
團隊把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了發表,立刻就在國際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不僅如此,2020年,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教授也由於領導團隊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授予了菲列茲·倫敦獎,這是這個獎項自設立以來,第一次向中國的科學家伸出橄欖枝。
第三位可能拿諾獎的國內科學團隊同樣也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早在2008年,中科院的研究團隊第一次突破麥克木蘭極限溫度,確定了鐵基高溫超導體的存在,宣佈其為新一類高溫超導體,並進一步研究了超導體的特性。
超導材料特指的是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之下,電阻為零的這些材料,超導體不僅電阻為零,而且有抗磁性,如果研發成功,在通訊、軍工等方面可以突破現有的一些技術限制,甚至引發一場規模不小的工業革命。因此啊,對超導體的研究一直是物理學界一個熱門的話題,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也有不少的物理學家由於在超導體研究方面實現突破被授予諾獎。
中科院物理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已經在國際國內引發關注,不僅填補了國內自然科學一等獎多年的空白,還被自然雜誌評為2008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最後啊,我要介紹一位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盧煜明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分子生物學的教授,他最大的貢獻,在於破解了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難題。
在盧煜明之前,正常女性懷胎十月,想要獲得胎兒的遺傳基因資訊,只能依靠羊水穿刺來完成,但是羊水穿刺的手術風險很大,在機率上有約為1%的可能性引發孕婦流產,而盧煜明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另闢蹊徑,只要透過血液檢測就可以提取嬰兒的DNA,用更加安全的方式獲取胎兒的遺傳資訊,不僅提高了遺傳病的篩查率,還大大降低了篩查費用。
這幾年啊,女性生殖健康越來越受到關注,盧煜明和他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2017年到2020年,盧煜明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球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今年的8月,他更是拿下了生物學科“皇家獎章”,是該獎項成立200年以來第一位榜上有名的華人科學家。
所以說啊,這幾年諾貝爾獎和我們國家的聯絡是越來越緊密了,這最重要的,還是得益於我們國家對於科學技術日益增加的重視程度,以及在教育領域進行的改革。
今年以來,我們國家掀起了一輪教育培訓體制機制的改革,背後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讓教育脫去應試培訓的外衣,真正發揮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同時啊,這兩年國家也在不斷地提高國內科研人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一個尊重科研、崇尚科學的國家,才可能成為科學家嚮往的國度,才能留下更多的人才,也才能真正走向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