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別錯過本世紀最長的月偏食
11月19號的下午有月偏食。
這個世紀時長最長的一次月偏食將於19日發生,這一絕美的景象在全國各地月出後可見。
據NASA預測,河狸滿月的近似全蝕將會持續約3小時28分鐘又23秒,世界標準時的上午7:19開始;世界標準時上午9點達到峰值,世界標準時上午10:47結束。北京時間下午3:19初虧 ,北京時間下午5:02食甚,北京時間下午6:47復圓。稱為河狸月是因為它在月球位於地球的最遠點時發生,這同時也接近於捕撈河狸的季節。(在北美歷史上,這輪滿月是冬季前囤積河狸皮毛的最後機會。)
這一次月偏食(地球本影覆蓋整個月亮的97%)將會是目前為止本世紀最長的月偏食,它的存在使得本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月偏食記錄相形見絀,那一次月偏食發生在2018年,持續了1小時43分鐘。根據印第安納州巴特勒大學霍爾科姆天文觀測站的說法,即將到來的月偏食也將是 580 年內持續時間最長的月偏食。
如需為2021年河狸月(十一月的首次且唯一一次滿月)的月偏食做準備,請檢視我們的指南 如何用相機拍攝月亮 。
當地球沿著軌道滑行至月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星球的陰影會引起月食,或者說是遮暗月球,月偏食就會發生。地球陰影可以阻擋所有的太陽光或是在月偏食的例子中,阻擋絕大部分的太陽光,繼而把月亮塗抹成暗鏽紅色。
月亮變紅這件事會發生,是因為來自太陽的光線,不管直接被地球的本影或它陰影最暗的部分所阻擋,仍在繞著我們的星球透過時發生彎曲,並且穿過地球大氣到達月球。科學生活(Live Science)此前報道過,地球的大氣層過濾掉了較短的偏藍波長的光,使紅色和橘色波長的光線透過。這些紅色和橘色的波長的光線透過地球大氣層後,會繼續前行到達月球,使月球沐浴在深色的桃花心木般的紅褐色光中。
這次月食將在北美、太平洋、阿拉斯加、西歐、東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可見。雖然月食的早期階段發生在東亞、澳洲和紐西蘭的月升之前,但是這些地區的月食觀測者可以在食甚時觀測到月食。相反南美和西歐的觀測者將觀測到月落先於食甚時分。
遺憾的是,非洲、中東和西亞地區將無法觀測到這次月食。其他地區也可能會出現雲層遮住月亮視野的情況,因此在計劃觀測月食之前檢視天氣預報是必要事項。
如果你不巧錯過了這次月食,不要沮喪,月食往往一年發生兩次,2022年的第一次月全食將發生在5月15日至16日,之後一次會在11月7日至8日。
相關知識
月食發生在月球移動到地球陰影時。只有當太陽,地球和月球準確或非常接近的與兩者間的地球連成一線,且只有在滿月的夜晚才會發生這種情況。月食的種類和時長取決於月球靠近其軌道的任一節點。
月全食有時被稱為“血月”,這是由於地球完全擋住直射到月球的太陽光而呈現紅色。唯一從月球表面反射的光線被地球的大氣層折射。這種光線呈現紅色和日出日落有著相同的原因:藍光的瑞利散射。
不同於日食只能在地球上相對較小的區域觀測到,月食可以在夜半球的任何區域觀測。月全食最長可以持續接近兩個小時,然而日全食在任何地區也不會超過幾分鐘,因為月影的面積相對更小。同樣,與日食不同的是,在沒有任何眼睛保護和特別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月食可以更安全的觀察到,因為它比滿月還要暗淡。
地影可以分為兩個不同部分:本影和半影。地球完全擋住本影(陰影的中心)內的太陽直接輻射。然而,在月球視角下太陽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所以在半影(陰影的外部)中地球只能遮擋部分太陽光。
半影月食
當月球穿過地球的半影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半影導致月球表面輕微變暗,只有當大約70%的月球直徑浸入地球的半影時,才能用肉眼看到月球表面。一種特殊型別的半影月食是全半影月食,在此期間,月球完全位於地球的半影內。半影全蝕相當罕見,當它發生時,月球最接近本影的部分可能比月盤的其餘部分略暗。
月偏食
當月球部分進入地球本影內就會發生月偏食,而當月球全部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月球的平均軌道速度大約1.03千米/秒(2,300 英里/小時),每小時的距離略大於其直徑,因此月全食可能會持續近107分鐘。然而,月球邊緣與地影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接觸之間的總時間要長的多,可能會持續長達236分鐘。
月全食
當月球完全落在地球本影內,就會發生月全食。就在完整進入之前,月球邊緣——仍受到陽光直射的月球弧形邊緣——會導致月球的剩餘部分相對暗淡。當月球達到完整的月全食,整個表面會變得均勻的明亮。稍後,當月球的另一側邊緣被陽光照射,整個圓盤將再次變得模糊不清。這是因為從地球視角觀測,月球邊緣的亮度通常比月球表面的其餘部分要高,這是由於月球邊緣上許多不規則表面的反射:照射在這些不規則區域的太陽光反射回來的數量總是比照射在中心區域的要多,這就是為什麼滿月的邊緣通常比月球表面的其他部分更亮。這類似於天鵝絨織物在一個凸曲面上的效果,觀察者會在曲線的中心發現出現最暗的部分。當直視太陽時,任何沒有或只有很少大氣和不規則隕石坑表面的行星(如水星)都是如此。
BY: Ben Turner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