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靜謐寬廣,乃世間生靈之母。
46億年前,地球由溶液和氣體組成的巨大火球冷卻為固體。但地球內部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的衰變,使得核心慢慢升溫,成為熔融物,地質開始分層。而且地球那時受到宇宙其他星體碰撞,產生斷裂或凸起,凸起處的地表非常薄弱,內部熔岩迸發而出,類似火山爆發。大量的熱量隨之釋放,呼嘯而出的氣體如氮氣、氫氣、二氧化碳啥的都有,唯獨沒有氧氣!
體重輕的水蒸氣升騰到高空,遇冷化作雨水。這雨一下就是幾千年。冷卻的熔漿形成大陸,彷如諾亞方舟抵達的終點。而包圍陸地的是雨水匯聚而成的海。
當時的海水是酸性且無氧的。不過,這足夠溶解許多東西了,比如岩石、陸地上的鹽分和無機物等。海水日漸豐富,且能能阻擋紫外線,提供當時陸地所不能擁有的安全感。到30億年前,它豐盛的身體孕育第1個孩子——藍藻細菌。它的細胞圖大概是這樣滴。它是二分裂無性繁殖,也就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
ps:科學家發現了疊紀石,進而發現了藍藻的原始生物身份。
雖然,它經常被大家成為汙染物“水華”,但是它通過消耗二氧化碳,首創了地球非常厲害的東西——氧氣。感謝它這種2的N次方的繁殖方式,讓地球的氧氣含量越來越高。後來,海洋養育的單細胞生物種類逐步增多,海洋出現藻類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氧氣量,臭氧層逐步形成。
陸地也因臭氧層的保護,逐漸繁盛。生物擁有更多往復雜發展的機會,植物之後是動物,哺乳動物最後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
胎生的人類,像活在海洋中咱們在媽媽肚子裡時,沉睡在被稱為羊水的物質中。它是母親的血清通過羊膜腔的透析液。孕早期羊水的成分和海水幾乎完全相同,都是98%以上的水加上少量無機鹽等,僅少量有機物、激素、胎兒脫落的細胞為區別點。味道都是又苦又鹹。人類就是這樣被媽媽包裹在海洋中的小生物,它由一個受精卵分裂為二,二分裂四,四分裂八······
胚胎形態與魚類也很是相似,開始沒有腳,只有鰭。就像下圖這樣:
孕後期,咱們開始用腎臟排洩尿液到羊水中,羊水的成分才發生變化。具體成分,我不想再說明了。想想咱們16周以後開始吞嚥羊水,出生前口腔裡,鼻孔裡,耳朵眼裡都是羊水。
真是慶幸媽媽們當時沒嫌棄剛出生的那個髒兮兮,皺巴巴的小東西,她們含著淚水,擠出笑容接納了它。而隨著嬰兒的出生,起護嬰防震、潤滑產道的“海水”自母體流出,我們身體裡的羊水也隨著第一聲啼哭,肺部張開,各身體器官臟器的運作使用,被清洗掉,被排出身體。
雙腳踩在陸地上,是不是就離開了海洋?答案是No。人類站在幕前,而海洋身居幕後。
巨大的水體迴圈系統,讓海洋成為氣候的發動機。我在上篇文章《冬天,鯨魚都在幹嘛?戀愛!》中已經跟大家介紹了四季的由來——地球的傾斜、自轉和公轉。海洋吸收並儲存太陽能,利用洋流將熱量分配到世界各地,是全球氣溫的空調。大量的水蒸氣進入大氣層,地球旋轉導致雲層跟著旋轉,颶風形成,雨季跟隨其後。
海洋提供50%的全球氧氣,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氣有一半可能來自海洋。海洋的資源無限量,各類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金屬等等。全球4大漁場養育了多少人民,海水經過晒洗成為鹽。
以上,我無法窮舉。海洋佔到地表面積的71%,海洋的中心稱為洋,海洋與陸地的邊緣稱為海。全人類都是生活在海邊的孩子,但我們並不完全了解海洋母親。以現在對海洋5%的了解,最多也就算看到了海洋的面紗。(遠遠低於對宇宙的了解啊,跪求再來一個海洋版的霍金吧)真正揭開面紗,見識海洋全部的面容,還需要更多的探索。
備註:本文理論依據為地球板塊理論。如與其他理論有不相容之處,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