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17年4月28日凌晨,一顆耀眼的火球劃過日本京都上空。最近日本科學家已經確認,這枚隕石來自一顆體積巨大的小行星,而它有可能在1000年後和地球迎頭相撞。

根據“SonotaCo流星調查”專案提供的資料,這顆在日本上空燃燒的流星進入大氣層時品質僅有29克,直徑約為2.7釐米。雖然流星本身對地球構不成任何威脅,但它可以提供和其母體有關的大量資料,日本國家天文臺和京都產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正是通過這一點追蹤到代號為2003 YT1的小行星。

2003 YT1發現於2003年,屬於罕見的二元小行星,由一顆直徑2公里的小行星和另一顆直徑210米的小行星組成。軌道分析顯示,2003 YT1在未來一千萬年內有6%的機會撞擊地球,科學家因此將其歸類為“潛在危險物體”。雖然2003 YT1本身在2017年並沒有飛掠地球,但日本研究人員仔細繪製了流星在太空中的移動軌跡,發現和2003 YT1高度吻合。

目前研究人員還無法解釋這一小塊岩石如何從2003 YT1分裂出來,據推測可能是小行星丟擲的塵埃流的一部分。大多數人通常把小行星想象成一塊巨大無比的岩石,但研究人員認為2003 YT1更有可能類似由一大團鬆散石塊構成的“瓦礫堆”,憑藉微弱重力束縛在一起。兩顆小行星圍繞共同質心每隔數小時旋轉一週,不時有物質被拋入太空。另外一種解釋是水冰從一顆小行星表面昇華(從固體變為氣體),並在空曠的宇宙空間中重新凝結——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流星形成模式可能性極小。

在確認2003 YT1的殘餘流星訪問地球之後,科學家表示不排除有2003 YT1的其它部分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大氣層。也許在遙遠未來的某一時刻,這顆巨大的小行星有可能攜帶“同伴”一起撞向地球,而它造成的火球無疑要比兩年前劃過日本上空的更為耀眼。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實現50奈米空間分辨電磁場量子感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