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升空,將大大促進人類對地外文明的探索工作,而揭開浩瀚宇宙中那璀璨美麗的星系的神祕面紗,也是促進人們不斷進行太空探索的動機之一。
NO.1
草帽星系(Sombrero Galaxy)的編號是M104或NGC 4594,位於室女座裡,是一個無棒螺旋星系(unbarred spiral galaxy)。它的核子非常明亮,中心隆起,傾斜圓盤裡擁有龐大的塵埃帶。黑色塵埃帶和中心明亮的隆起部位,讓這個星雲看起來像一個草帽。這個星雲的光度是 9.0,因此利用普通望遠鏡就能看到它。它的隆起部位、中心的超大品質黑洞和塵埃帶都吸引著天文愛好者的注意。
NO.2
後發星座裡著名的黑眼星系(Black Eye Galaxy)又稱為睡美人星系,編號為Messier 64。它有一條引人入勝的黑色塵帶,橫亙在明亮的星系核心之前,因而被稱為“黑眼星系”或“魔眼星系”。這個星系在天文愛好者們中間非常有名,因為用小型望遠鏡就能看到它。
NO.3
渦狀星系(The Whirlpool Galaxy)又被稱作51a、M51a或者 NGC 5194,它是位於北天的獵犬座(Canes Venatici)裡的一個龐大的螺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300萬光年。它是天空中最著名的一個螺旋星系。天文愛好者很容易就能觀察到這個星系和它的夥伴,在觀測條件良好的天氣下,天文愛好者甚至可以通過雙筒望遠鏡看到這兩個星系。渦狀星系還是天文學家最喜歡的觀察物件,他們通過研究這種星系,進一步了解星系的結構和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
NO.4
大螺旋星系(NGC 123)這是一個非常迷人的星系,無數明亮的恆星和黑色塵埃點綴期間,大片星際氣體圍繞中心形成螺旋臂。這些螺旋臂上分佈著無數藍色恆星,恆星之間點綴著黑色星際塵埃帶。雖然很難看到這個星系,但是通過特殊裝置,還是能觀測到數十億顆昏暗的恆星和大量星際氣體,它們的品質很大,是內部星系的原動力。我們只有利用看不見的暗物質理論,才能解釋清楚這些可見的外部星系的運動原因。
NO.5
超新星1987A:
20年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最明亮的爆炸恆星,這就是超新星1987A,它已經有400多歲。這張照片上顯示出該超新星的整個區域。它最突出的特徵在於中心由許多發光點組成像戒指一樣的環狀結構,這是由於爆炸時衝擊波釋放的物質散播在恆星周圍的環內區域,使得這些區域“暖和”起來,進而發出光。這些直徑大約是1光年的圓環,可能是該恆星在發生爆炸20000年前發出的。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它吸收完這次爆炸發出的所有能量,它的亮度將達到最大值。屆時這個不斷增長的圓環的亮度,足以把它周圍的恆星照亮,為天文學家提供有關恆星在爆炸前是如何釋放體內物質的新資訊。這張圖片是2006年12月用哈勃太空望遠鏡上的高階巡天照相儀(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ACS)拍攝到的。
NO.6
星系NGC 1512是一個位於時鐘座星系裡的棒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3000萬光年。星系NGC 1512非常明亮,人們利用普通望遠鏡就能看到它。這個星系的直徑大約是70000光年,幾乎跟我們的銀河系的直徑一樣大。這個星系中心是高度向心的星環,四周是由無數年輕的恆星構成的直徑大約是2400光年的星團。恆星爆炸的景象表明該星系裡不斷有新恆星形成,這種推測在其他幾種宇宙環境中已經得到證實。
NO.7
M81位於大熊座星系裡,是一個美麗的螺旋星系,也是地球上空肉眼可以看到的最明亮的星系之一。從這張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它的明亮的核子、龐大的螺旋臂和塵埃帶,這些塵埃帶跟銀河裡的塵埃帶大小差不多。一條明顯的塵埃帶直接從星盤上穿過,在M81星系中心的下面和右方存在另一個螺旋特徵,這說明它曾經歷過無序發展時期。而這種不穩定的塵埃帶,也可能是由其伴星系M82強力吸引力所致。科學家對M81 的變星進行的探測活動,最終使他們確定了一個銀河外星系距地球最準確的距離之一--118億光年。
NO.8
哈氏天體(Hoag's Object)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環星系。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對這個星系的獨特外貌和與眾不同的結構非常感興趣。這是一個星系還是兩個啊? 當1950年天文學家亞特·霍格(Art Hoag)偶然發現這個不尋常的河外星系天體後,這個問題就浮現在大家眼前。它外圍是由明亮的藍色恆星組成的環狀物,而中心處的圓球則主要是由許多可能較老的紅色恆星構成。介於兩者之間的是一道幾乎完全黑暗的裂縫。
雖然這些類似的天體已被識別出,並被歸類為環狀星系,但是哈氏天體(Hoag's Object)是如何形成的,目前仍不為人知。此種星系的起源假說包括:在數十億年前所發生的星系碰撞,或者是一個具有不尋常形狀的星系核在紊亂重力作用下產生的。上圖的照片是哈伯太空望遠鏡在2001年7月拍攝的,它顯示出哈氏天體前所未有的細節,這或許有助於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此類星系。哈氏天體跨越大約10萬光年,位於北天的巨蛇座星系內,距離地球大約6億光年。湊巧的是,從這條縫隙裡看過去,還能看見另一個更加遙遠的環星系。
NO.9
糾結的旋臂加上怪異的星系之“眼”,讓這個名為NGC1097的旋渦星系呈現岀魔幻般的妖異氣息。其實那隻“眼睛”的藍白色“瞳仁”是一個正在吸積物質而發岀熾熱輻射的超級黑洞,外圍的白色光暈則是無數聚整合環的恆星,受到向星系棒上掉落的氣體的引力擾動,其中正在誕生大量新的恆星。旋臂上,新生恆星發岀的熱量加熱了其中的塵埃,使它們發射岀紅色的光芒。NGC1097左邊緣的藍色斑塊,是個被它的旋臂纏繞的小型伴星系,離中心約4萬光年。這張照片由斯皮策望遠鏡拍攝,用3.6微米(紅)、4.5微米(藍)、和8.0微米(綠)三色疊加而成。
NO.10
蟹狀星雲(M1,或NGC 1952)位於Taurusζ星東北面,距地球約6500光年。它是個超新星殘骸,源於一次超新星(天關客星,SN 1054)爆炸。氣體總品質約為太陽的十分之一,直徑六光年,現正以每秒一千公里速度膨漲。星雲中心有一顆直徑約十公里的脈衝星。這超新星爆發後剩下的中子星是在1969年被發現。其自轉週期為33毫秒(即每秒自轉30次)。不再多說了(這是字尾),組圖:
NO.11
馬頭星雲:馬頭星雲(也稱巴納德33、IC 434'、NGC 1434)是一個暗星雲,由於形狀從地球看過去,黑暗的塵埃和旋轉的氣體構成的構成馬的頭部,亦稱為馬頭星雲。它位於獵戶座ζ星的左下方,是獵戶座分子云團的一部分。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它是巨大黑暗分子云的一部分,黑暗的馬頭星雲主要是由濃密的塵埃造成,。它位於明亮恆星獵戶座ζ的南方,在左側獵戶座中三亮星組成的“直線帶”指引下輕而易舉的就可以用肉眼看見。星雲紅色的輝光,主要是星雲後方被恆星所照射的氫氣。暗色的馬頭高約1光年,主要來自濃密的塵埃遮掩了它後方的光,不過馬頸底部左方的陰影,是馬頸所造成的陰影。貫穿星雲的強大磁場,正迫使大量的氣體飛離星雲。馬頭星雲底部裡的亮點,是正在新生階段的年輕恆星。基本介紹就是這些了,現在我來上圖!
NO.12
創生之柱,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在老鷹星雲內圓柱形的星際氣體和塵埃的一張影像。它是在1995年4月1日拍攝的,被Space網評定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佳前十名的照片之一 。負責處理這張影像的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傑夫赫斯特和Paul Scowen。
由於老鷹星雲中其他恆星在手指狀氣體柱上造成的腐蝕,使它們形成了手指之外的蛋型。每一個蛋都被與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尺度的氣體環繞著,並且有一顆新生的恆星在其中。
這張由32張不同影像合成的照片來自哈柏太空望遠鏡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的四架不同的相機。這張影像是由不同元素髮射的光合成的,在星雲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顏色表示:綠色的是氫、單獨的紅色是電離的硫、藍色是少了兩個電子的氧原子。
在影像右上方缺少的部分是因為四個鏡頭中的一個視野角小 (倍率較高),以讓天文學家能看見更清楚的細節。所以將這個鏡頭的影像依照比例縮小,使他能與其他三個鏡頭的影相匹配。
NASA在2007年宣佈,創生之柱將會被6,000年前爆炸的超新星衝擊波摧毀。因為光速是有限的,所以地球上的觀測者看不到衝激波接近創生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