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當中,每一顆恆星都是有著自己的壽命,根據體積大小,恆星的壽命也是呈反比的,也就是說恆星的體積越大,那麼它的壽命也就越短,它的體積越小,它的壽命就越長。但是恆星之所以是恆星,就是它的核心進行燃燒,釋放出熱量,而這種燃燒不是像行星溫度只會封閉在內部,而是因為溫度太高,整個星球都會燃燒起來,同時恆星需要一定的品質才能夠使得核心徹底燃燒,就像太陽系中的木星,如果體積以及品質一直增大,那麼在未來很有可能變成一顆恆星。
我們的太陽是有著100億年的壽命,現在已經是過去了50億年,在50億年後,太陽將會膨脹,變成一個紅巨星,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後,很有可能會將整個太陽系給吞噬,而地球也是不例外,也就是說在50億年後,《流浪地球》中的場景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雖然太陽變成紅巨星還有很長的時間,但是我們是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來目睹宇宙當中的恆星演變為紅巨星的場景,在1400光年外,有一顆恆星正在像紅巨星演變。1400光年外,太陽系的未來正在上演,我們該為此恐慌嗎?
ESO 577-24是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一個星雲,在這個星雲當中就有一顆非常明亮的恆星,在壽命的最後階段放出最高的溫度以及最亮的光,似乎想在變為紅巨星之前再掙扎一次。在這顆恆星周圍是有著許多的塵埃以及氣體,其實這是它核心燃料耗盡之前所丟擲來的殘骸,在恆星最後的演變階段是最恐怖的,如果拿太陽舉例,現在太陽表面溫度是6000K,而太陽核心溫度則是1500萬K,如果太陽到了最後的演變階段,在短短几分鐘之內,核心的溫度能夠達到1億K,在核心中發生劇烈的核聚變反應,釋放出幾億倍的能量。
恆星最後的歸宿是根據恆星體積來的,如果是太陽大小的恆星,首先是變成紅巨星,再變成白矮星,最變成黑矮星。而太陽體積的4-19倍則是先變紅巨星,再變新星或者超新星,然後是中子星,最後再變成黑矮星。如果是太陽體積20倍以上的,先變成紅巨星,然後是超新星,最後變成黑洞,當然直到最後黑洞可能蒸發。而宇宙當中恆星體積數量最多的還是在太陽體積4-19倍的,像太陽這種小體積的恆星其實是非常少見的。
當恆星變成紅巨星時是非常恐怖的,會將周圍的行星全部吞噬,那麼我們現在需要為將來太陽變成紅巨星恐慌嗎?其實大可不變,因為太陽體積的原因,太陽的壽命是非常長的,按照人類科技發展的順序,在50億年後,或許早就離開地球了,畢竟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再怎麼樣也是不可能使用50億年的,所以對於這個完全不用恐慌,最有可能的是地球上的生命在就移民到別的行星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