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木星衛星最早是誰先發現的,這個其實是有爭議的,但至少我們能確定,隨著望遠鏡的發明,伽利略確實在1610年看到了四顆木星最大的衛星。

也就是說,最晚到1610年,人類已經發現木星有四顆衛星了。

木星的四顆最大的衛星:木衛一Io、木衛二Europa、木衛三Ganymede、木衛四Callisto,現在也被稱為“伽利略衛星”。它們與木星的距離沒有按照比例。來源:維基

但是呢,從地球上看木衛,尤其是木衛三和木衛四其實算是挺容易的,天文攝影愛好者們藉助望遠鏡很容易就能拍到——因為這倆貨實在是太大了,木衛三的直徑是月球的約1.5倍,比水星還要大不少,木衛四小一點,也和水星差不多大了。

月球、木衛四和地球的相對大小。來源:維基

01

一個很自然的想法是:天上這麼大一東西,在望遠鏡出現之前有人看到過麼?

席澤宗院士在1981年曾提出,早在伽利略發現木衛的兩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的天文學家甘德就可能看到過木衛 [1]。

唐代瞿曇悉達編的《開元佔經》一書裡,卷23 引甘德《歲星佔》中有這麼一段:

“ 甘氏曰:單閼之歲,攝提格在卯,歲星在子,與嬃女、虛、危晨出夕入,其狀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是謂同盟。”

這話什麼意思呢?

單閼(dān è)是卯年的別稱,《爾雅·釋天》裡說“太歲在卯曰單閼”。

木星是“歲星”,而這個“太歲”則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顆和木星整體執行方向相反的天體,也叫“歲陰”(對應的,木星就是“歲陽”)。虛擬的好處就是軌道可以假設得特別理想,不像木星執行太亂,還有逆行,而虛擬的“太歲”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完全是勻速執行的。

那麼“太歲在卯”又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卯年的意思。這顆假想中的“歲陰”星自東向西每十二年執行一週天,每年行經一個星次。於是,通過星次把一週天劃分成的十二個方位來代表不同的年份,“歲陰”執行到某星次範圍,就用“歲在某”來紀年,這個“某”,用的是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明朝製作的星圖區域性,將天球等分為十二星次,配以十二地支。來源:《崇禎曆書》

除了用“歲在某”這種表達呢,也可以用專門的十二個對應的歲名,即: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也就是說:“單閼之歲”=“太歲在卯”=“卯年”。

那接下來,“攝提格在卯”又是啥意思呢?按照歲名的對應,攝提格對應寅,所以是寅年麼?也不是。

“攝提格”是個超級多義詞,既可以做歲陰在寅之年對應歲名,有時也可以指“歲陰”,還有的時候可以指“歲陽”(木星),所以…emmm到底是什麼意思必須要看語境

按照上下文,“單閼之歲,攝提格在卯”,這裡的“攝提格”必須只能表示歲陰,所以兩句完全是一個意思,即:“單閼之歲”=“攝提格在卯”=“歲陰在卯”。那攝提格啥時候指寅年呢?小時候課本里《離騷》開頭“攝提貞於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這裡的攝提即是指寅年,也就是“攝提格那年(寅年)的正月,在庚寅這一天我(屈原)出生了。”

好了,現在知道“歲陰”的位置了,其實也就知道“歲陽”(歲星/木星)的位置了,因為兩個是相反的嘛!歲陰在卯的時候,歲星就在子位…於是就是後面一句話了…“單閼之歲,攝提格在卯,歲星在子”前三句說的都是一個意思。

看到這裡真的覺得古人腦子不太清爽廢話還挺多, 不過也是虧的這麼多重複的資訊,才能讓現代的我們方便確認古人有沒有寫錯東西呀。那子位又對應哪個方向呢?書裡告訴我們,對應的是“嬃女、虛、危”三個星宿的位置,也就是再後面一句,“與嬃女、虛、危晨出夕入”——此時的木星和嬃女、虛、危三個星宿一起,早晨出來晚上落下。

咦?所以前四句都是一個意思麼?

是,也不是。

天干地支對應的方位其實並不是永遠不變的,而是會受歲差的影響——也就是說,兩千年前子位對應的星宿,和現在對應的星宿其實是不同的。所以“歲星在子,與嬃女、虛、危晨出夕入”這句話其實是資訊量滿滿的,它告訴了我們兩千年前的星宿方位。

好了,現在連起來看《開元佔經》裡這句話呢,大致意思就是說時值卯年,木星晨出東方,位於虛宿初度,看起來又大又亮,而且似乎有個小的紅色星星依附在木星近旁,這樣的現象叫做“同盟”(典型的春秋戰國詞彙啊)。

02

那…這個“紅色小星星”可能是木衛麼?首先要看看大小和亮度允不允許。

木衛三和木衛四都很大,木衛三衝時的角距離有5′51″,木衛四衝時的角距離有10′18″,這兩顆星也都很亮,木衛三衝時的平均視星等有4.6,木衛四衝時的平均視星等有5.6——都在肉眼能看到的極限之內(60″張角、視星等6)。

也就是說,不考慮其他條件的話,肉眼看到木衛三和木衛四是完全可能的。

問題出在——木星太亮了

木星的亮度在-1.4到-2.5視星等左右(每級星等之間亮度相差2.512倍,也就是說木星最弱時候的亮度也是木衛三的250多倍),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肉眼是很難在明亮的木星周圍找到木衛的——只有少數情況下,也就是木星和木衛離得夠遠,而且從地球看去角度也剛好合適的時候(即木星和木衛角距夠大的時候),肉眼是有可能看到的。

事實上,我們推算甘德所說的時點應當在公元前364年的夏天,那時看木衛的角度似乎也是合適的,是地球人相對容易看到木衛的時節。

03

於是問題又可以簡化成:實際上人眼真的有可能看到木衛麼?

北京天文館做過模擬觀測實驗[2]。取木星星等-2.0,衛星星等5.5,結果顯示,當衛星距離木星5′角距時,視力好的人開始可以看見。

1981年5月27日模擬人眼觀測到的木星和木星衛星。來源:參考文獻[2]

事實上,在席澤宗院士1981年提出這一觀點的同年,很多天文愛好者們為了驗證而做了很多試驗[3]。但因為城市光汙染的原因,大部分人其實是看不到的(當然咯,現在人的視力其實也不咋滴了)

但到了1981年3月中旬(木星衝前半個月),在河北興隆縣山區,選擇了空氣好、遠離城市燈光、晴朗無月的環境之後的一次試驗裡,8位不同年齡、但視力良好的參試者均表示看到了木衛三,尤其是視力好的中學生,甚至可以看到更小的木衛一。不過由於當時的觀測時機不適合觀測木衛四,所以均沒有看到木衛四,但根據木衛四的大小和亮度來推測,也應當是可以看到的。

1981年3月10日0時~1時30分和3月11日0時~1時30分,8位參試者對木衛的觀測結果。來源:

04

當然,由於沒有更多的軌道和描述資訊,所以這也只能作為今人的一種推測。只是說,在古人記載的時點、以古人當時的觀測條件和視力來看,兩千多年前甘德描述的“小赤星”有一定的可能是木衛,尤其可能是最大最亮的木衛三。

即使不是,古代的天文觀測者們也完全有可能憑藉肉眼觀測到木衛。

參考

[1] 席澤宗. (1981). 伽利略前二千年甘德對木衛的發現. 天體物理學報, 1 (2).

[2] 楊正宗, 蔣世仰, & 郝象樑. (1982). 肉眼觀測木衛的實驗檢驗. 科學通報, 27(27), 928.

[3] 劉金沂. (1981). 木衛的肉眼觀測. 自然雜誌, 4(7), 538-53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生命起源之謎——第一個生命是怎麼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