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小行星“龍宮”
在遙遠的太空有一顆距離地球近3億公里的小行星,許多科學家認為這顆岩石小行星在很久之前就與地球發生了碰撞,並將其所攜帶的生命基本構成元素帶給了地球,日本宇宙航空研發開發機構(JAXA)將其命名為“龍宮”。
圖為日本隼鳥探測器探測小行星“龍宮”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登上“龍宮”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花了四年的時間才抵達了這顆小行星附近,並隨後展開了一系列低空軌道探查,原本是計劃於2018年10月登陸小行星,但是環繞軌道附近有許多岩石碎片不得不推遲登陸計劃,直到2019年2月才順利的登陸上去,這是日本首次對該行星進行探索。那為什麼日本科學家如此執著於探索?
“龍宮”小行星直徑達900米,它的形狀呈現四角菱形,也像地球一樣自轉,但是自轉方向和地球相反,7個小時38分鐘是它的自轉週期,也就是說如果人類在這上面的話,可以在這7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體驗一次太陽西升東落。其表面上基本都是碎隕石,好像這個星球都是由許多小行星拼接組成的,從它拍攝的圖片顯示,其表面有兩種不同的岩石組成,一種是色澤明亮且光滑,另一種色澤黝黑而粗糙,這兩種岩石各佔整個“龍宮”表面的一半。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顆行星居然沒有像月球一樣充滿塵埃,表面看起來十分“乾淨”,科學家認為可能是“龍宮”內部有易散出的氣球,把塵埃帶走了,另一種說法是可能發生過碰撞,導致其表面塵埃滲透到內部。
2020年12月6日,隼鳥2號探測器已經成功返回地球,未來科學家將會對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檢測“龍宮”上是否含有機物和水,這個也行能夠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宇宙的演化過程,具有極高的研究意義。
圖為JAXA人員獲悉探測器成功降落後,興奮得互相擁抱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作為探測目標最小的外太空取樣,與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月相比,還是顯得有點捉襟見肘。日本我們的印象都是高科技十分發達的國家,但是在航天領域特別是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沒有想象那麼強,不過這次成功探測地外小行星實屬不易,可以從登不上月宮無奈選擇登“龍宮”就可以看出日本在航天領域的弱勢。(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