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普遍規律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亡,分分合合。無論是宇宙天體積從大爆炸中分離,還是宇宙黑洞逐漸吸附星體,形成新的聚合,所有發展規律都是從死到生,從生到死,走向,無限輪迴的過程。而我們的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宇宙中的一員,也有從它誕生到滅亡的過程。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太陽的衰竭死亡之後,他應該去哪裡?
據科學家推算,宇宙已經存在了135億年,而我們的太陽系形成只有50億年,應該屬於第2代或者第3代星系,按照同類恆星的壽命進行估算,太陽的壽命應該在100億年左右,可以說我們的太陽正處於青壯年時期。
那麼再過50億年之後,太陽衰竭逐漸走向死亡的時候,到底會發生什麼呢?科學家們經過對恆星變化的研究,給出太陽今後的歸屬,主要有三個方向。在太陽的核反應堆即將熄火閉爐的時候,會瞬間爆發出超強光,將太陽內部所有的物質全部往外拋物,形成星雲狀,然後開啟關機模式。
變成中子星
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經過長時間的核聚變,形成高溫高壓的核內心,在這種壓力和高溫的作用下,瞬間坍縮成為直徑只有幾十公里的中子星,這種體積不大,但卻是高密度、高重質量的星球,吸引比太陽大10萬倍以上,重量更是超出太陽數倍以上。太陽變成中子星之後,會在宇宙空間快速旋轉,旋轉一週的時間按秒計算,甚至會更快。
變成矮行星
宇宙中有許多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他衰竭之後有一內部單說形成一個白矮星,放出比平時更加耀眼百倍的光芒,發出一道道白光,因此人們稱之為白矮星。隨著把愛心能量釋放結束,溫度逐漸降低到3000度以下的時候,耀眼的白光逐漸變成為紅色光線,白矮星也就變成紅矮星。隨著溫度繼續降低,紅色光線也慢慢變暗,最終紅矮星,又變成了黑矮星,這個星星最終走向了滅亡,成為宇宙中一個普通的球體。
變成黑洞
有一部分行星體積比較大,他在經歷了核聚變能源衰竭之後,會慢慢萎縮成為一個吸引力超強的黑洞。它會將它原來星系中的各個星體,吸引附著在身上,快速增加體量和吸引力,最終形成連光離子都無法逃脫的黑洞。
至於太陽最終會走上哪種形態的衰竭,目前還不得而知,畢竟50億年之後的事,對人類來講仍然是個遙遠的未來,誰也無法估計那時候人類文明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又或許那時候是否還存在人類文明,一切都在冥冥中自有定數,都非人力所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