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泰坦星”(Titan)又稱土衛六,是環繞土星執行的一顆衛星,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發現它,也是在太陽系內繼木星伽利略衛星後發現的第一顆衛星。由於它是太陽系第一顆被發現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因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科學家也推測大氣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體的基礎。泰坦星可以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瞭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泰坦星是土星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第二大衛星,其體積甚至比行星水星還大(雖然質量沒有水星大),在太陽系中它的大小僅次於木星最大的衛星木衛三。但最近的觀測也顯示其濃密的大氣可能使人高估了它的直徑。泰坦星平均半徑2575千米,質量1.345×1023千克,平均密度1.880×103千克/立方米。泰坦星環繞土星公轉的軌道半長徑為1,221,850千米,偏心率0.0292,軌道平面與土星赤道面的交角為0.33°,公轉週期15天22時41分24秒。泰坦星被土星潮汐鎖定其自轉週期與公轉週期相同。泰坦星有濃密的大氣,主要成分是,表面大氣壓力1.5×105帕斯卡,表面溫度-178°C。

泰坦星質量與木衛三、木衛四、海衛一與冥王星大致類似。泰坦星一半是冰一半是固體材料。在多個不同結晶狀冰層下方有直徑約3,400千米的固體核心,其內部應該因重力之故仍保持著熾熱狀態。雖然土衛五以及其他的土星衛星也有類似的固體核心,但由於泰坦星的體積巨大造成更強烈的重力壓縮,而使得其核心密度較其他衛星高出許多。泰坦星是唯一已知有著比可追蹤的大氣層更多氣體的衛星,而且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擁有濃厚氮氣的天體。

在平流層的大氣組成是98.4%的,其餘的成分大多是甲烷(1.4%)和(0.1-0.2%)組成。其它微量、可追蹤的氣體屬於烴類,例如乙烷、聯乙炔、甲基乙炔、乙炔和丙烷,還有其它的氣體,像是氰基乙炔、氰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氬和氦。在泰坦星上層大氣的碳氫化合物(烴)被認為是太陽的紫外線導致甲烷裂解產生濃厚的橙色碳氫化合物煙霧的情況。泰坦星有95%的時間都在土星的磁層內,有助於泰坦星防範太陽風的侵襲。

泰坦星表面的溫度大約是94K(−179°C,或−290°F)。在這個溫度下水冰的蒸氣壓力極低,所以大氣中幾乎沒有水汽。泰坦星大氣層中的陰霾全是衛星將陽光反射回太空的反溫室效應貢獻的,使它的表面與上層相較顯得異常的寒冷。這顆衛星接收到的陽光僅有地球的1%。泰坦星的雲層可能由甲烷、乙烷,或許還有其它簡單的有機物,是分散和會變化的,造成整體的陰霾。大氣層的甲烷造成和創造泰坦星表面的溫室效應,若不是這樣泰坦星的表面將更寒冷。

人類至2004年對泰坦星表面的瞭解仍然非常缺乏。人類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紅外線和卡西尼-惠更斯號(卡西尼-惠更斯號是前往土星系統的一架旗艦級空間探測器,也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空間局(ESA)義大利航天局(ASI)合作進行的任務。)拍攝到一個高亮度,相當於澳洲區域大小的圖片。這個區域的非正式名稱是上都區, 沒有人知道那裡是什麼樣的。

2004年11月26日的一次飛越泰坦星的觀測,發現泰坦星光滑的表面上只有很少的衝擊環形山,這些環形山在光線的作用下明暗對比強烈。這大概就是泰坦星烴雨烴雪落入環形山或火山噴發活動活躍造成的經常地殼重構所致。探測器的分光器發現亮區和暗區發射的太陽光波長一樣,這就意味著它們可能由相同的物質組成(或者至少是覆蓋著相同的物質)。至於到底是什麼物質,人們依然不清楚。人們曾希望憑藉探測器觀測物體或液體反射光線而發現的烴湖或烴海並未被探測到。這使得科學家懷疑泰坦星表面可能是完全呈冰狀或泥濘狀態。

據部分科學家推測,泰坦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極大。關於可能的生命先有兩個推測第一個推測是,由於泰坦星的構造及大氣成分與早期地球有相似之處,泰坦星上可能的生命與地球早期的生命形態有相似。另一個推測認為,泰坦星上存在的生命形式與地球不同。地球生命以水為基礎組成,而那裡的生命以液態甲烷為基礎,呼吸氫氣,消耗乙炔。在此種環境下,能夠產生出怎樣的物種,更令人好奇。

6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嫦娥5號苦等了6天才啟程返回地球,為何美國登月時卻說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