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人類的缺陷一直驅使著人類進步,這一點從我們遠古的祖先身上就能看到。
回到末次冰期,人類的遠古祖先原本既不具備獵殺大型獵物的速度和力量,也沒有能撕碎肉體的尖齒和利爪,但人類創造出了長矛、燧石刀、刮刀等一系列工具。在嚴寒的考驗中,我們沒有厚實的皮毛,但我們學會了拿走其他動物的皮毛。隨著冰層退去,人類設計出了更多工具,找到了能讓我們的生存和生活變得舒適的方法,比如石房子、犁具、帶輪子的交通工具等等。
所有這些發明讓人類在這顆星球上不斷髮展壯大,一個個文明的綠洲在自然的荒野中誕生,最終連成一片,遍佈整個星球。
儘管和自然相比,人類看起來如此渺小,但我們的行為卻讓這顆星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氣候變化、物種消失、生態失衡……或許不少人總是會想,我們這麼小,自然那麼大,怎麼會這樣呢?
現在,一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顛覆了我們的認知:我們如今親手製造出的人造質量已經超過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質量。人類社會正在快速發展,而自然卻在不斷萎縮。一個“人造行星”的科幻場景似乎已經出現在了我們眼前。
生物量和人造質量哪個更重?這個聽起來似乎非常簡單的比較,在實際操作中卻面臨重重困難。
研究團隊將這個挑戰拆解成了幾個部分。在幾年前,一些研究人員首先計算出了等式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地球上的總生物量。據估算,地球生物圈現在重近1.2萬億噸(乾重,不包含水)。樹木和灌木佔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事實上,在人類第一次農業革命之前,植物生物量可以達到約2萬億噸,土地使用的變化,比如農業和森林砍伐,幾乎使植物生物量減半,並且仍在不斷減少。
隨後,團隊深入研究了各種工業產品和質量流動的統計資料,重建了從20世紀初開始的人造質量的增長。他們發現,在人類社會的不同階段,人造質量的增長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模式。
在1900年,我們所製造的總質量約為350億噸。20世紀中葉,這一數字幾乎翻了一番。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社會迎來了繁榮爆發,這一階段也被稱為人類社會的“大加速時期”。到20世紀末,人造物的質量翻了數倍,超過了5千億噸。
進入21世紀後,也就是在過去的20年裡,人造質量又翻了一番,在今年達到了全球總生物量的水平。團隊預測,在未來的時間裡,如果目前的趨勢保持不變,到2040年左右,人造質量將是生物世界總質量的三倍。
人類大量製造出了什麼?人造物品多種多樣,其種類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地球上的生物物種估計約有900萬種,而目前技術物種數量遠超這個數字。計算它們的數量甚至也超出了研究團隊強大的計算能力。
但換個角度看,我們製造的東西可以分解成各種成分,這也是研究所採用的分析方向。
在這些成分中,混凝土和骨料佔有很大一部分質量,約80%。緊隨其後的是磚石、瀝青和金屬。換句話說,建築和基礎設施是最主要的部分。從這個角度而言,塑膠在人造質量中只是一種次要的成分,但現在,地球上塑膠的質量仍然比所有動物的質量還要大。
以一枚結婚金戒指為例,研究可能僅僅計算了戒指中的幾克黃金作為人造物質,然而在製造的整個過程中,這個小小的金屬背後可能涉及數百萬噸的礦石。類似的,研究在計算時也沒有包括作為建築基礎而推平的岩土,不包括開採原料時產生的所有廢石。但目前,每年都有大量這類資源被使用和丟棄。
無可辯駁的是,自20世紀中葉起,地球已經被置於一條由人類驅動的全新軌道上,這條軌道正讓地球偏離全新世時期的穩定條件,進入不確定的、快速變化的人類世的新世界。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nthropocene-human-made-materials-now-weigh-as-much-as-all-living-biomass-say-scientists-15172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10-5
http://www.natureasia.com/en/research/highlight/13536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uman-made-stuff-now-outweighs-all-life-on-ear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