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嫦娥五號目前已經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將要迎來回家的最後一步。

眾所周知,嫦娥五號會在月球上採集地表樣本以及地下鑽取樣本,除了這些珍貴的太空樣本,嫦娥五號還會攜帶一批水稻種子返回地球。

這些水稻種子由華南農業大學提供,放置在嫦娥五號的軌道器上,經過漫長的太空之旅後,重新返回地球!

太空種植是太空殖民的關鍵:

將地球植物傳送到太空已經是非常常規的操作,而此次嫦娥五號攜帶的水稻種子,也是為了讓探測器的空間不會浪費。

一方面可以進行太空植物測試,另一方面也可以瞭解太空輻射以及太空環境對水稻種子的影響,畢竟水稻作為最常見的農作物,如果人類殖民月球,水稻必然是農作物的首選之一。

將地球農作物送往太空,是很多太空實驗都會進行的專案。

此類專案最初的目的,是觀察太空輻射以及太空環境對地球農作物的變異影響,太空的潛在環境或許會誘發農作物種子的變異,回到地球后或許可以種植出更加高效、高產的農作物。

事實證明,經過太空旅遊的農作物種子,確實有可能獲得更加優良的特性,但這些特性往往不可遺傳,可控性非常差,因此該專案基本已經被廢止,越來越多的研究傾向於直接在太空種植。

在國際空間站上,美國分割槽已經種植出生菜和胡蘿蔔,並且生菜已經進行了食用實驗,宇航員在太空食用這些生菜後,並沒有產生任何不良效果;俄羅斯分割槽也在空間站種植出麥類農作物。

太空確實可以種植農作物,在未來漫長的太空旅途中,太空農場也是宇航員自給自足的關鍵。

太空農場十分特殊:

在太空種植農作物,無法完全模擬地球環境,太陽光對農作物來說非常奢侈。

為了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宇航員必須使用人造光培養植物,國際空間站培養出的生菜,由於在人造光源中生長,生菜的顏色接近紅紫色,但試吃的宇航員表示,生菜的顏色雖然有較大變化,但是味道和地球生產的差距不大。

嫦娥五號此次攜帶的水稻種子,將驗證月球環境中水稻是否還能正常生長。

此前的嫦娥任務中,探測器也曾經攜帶過農作物種子,並且種子在太空旅遊過程中也可以正常萌發。

嫦娥五號回到地球后,月球樣本將分為兩部分進行研究,而水稻種子也將進行科學研究,確定水稻是否適合在太空種植。

34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太陽系發生過星際戰爭?這顆星球表面的創痕,讓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