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不管是走在商場,還是在菜市場,都隨處可見“掃碼付款”;大型超市內,人工收銀臺越來越少,智慧化收銀成為趨勢;手指一點,送貨上門,網路購物已走進千家萬戶……對年輕人而言,這些場景司空見慣,但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卻可能是購物路上的“絆腳石”。

  學不會、怕被騙,鮮有“銀髮族”選擇移動支付

  家住合肥市蜀山區合作化南路社群的王正芳,每天生活都很規律。 “早上6點半起來,鍛鍊1個小時,再回家吃早飯,然後和老伴一起去買菜。 ”12月9日,記者見到81歲的王阿姨時,她正準備去買菜,“我們一般都在超市買菜。每次付錢的時候,收銀員都會問一句,掃碼還是現金,手機裡也有錢,但是我覺得掃碼支付不安全,不敢用,付現金才放心。”

  “我知道手機可以付錢,在店內買東西,商家也常常建議大家手機支付,不用找零很方便,後面排隊的人也覺得付現金太慢了,但是我不會啊,還是付現金好。 ”對於周阿姨來說,智慧手機最重要的功能還是打電話,“有時候也想學學,但是孩子教了一次兩次,我很快就忘了,越來越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了”。

  不管是在城市的繁華街區,還是在農村的小賣部裡,收款碼常常被擺放在顯眼的位置。而在大型超市內,人工收銀臺也越來越少,自助收銀裝置越來越多。

  宅生活、享折扣,一些老年人嘗試“觸網購物”

  每天早上送完孫女去幼兒園,再步行到超市買點新鮮肉菜和生活用品,這是年過六旬的陳阿姨之前的習慣。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這一切,由於不能天天外出採購,小區業主群裡有人推薦手機下單,超市會派人配送到小區門口。陳阿姨也試著入群,成為網上買菜族中的一員。

  新冠疫情加速了社會的全面數字化,也影響了此前“數字經濟聚光燈”之外的群體。

  阿里巴巴釋出的 《老年人數字生活報告》顯示,疫情以來,中國60歲以上的銀髮群體加速擁抱數字生活,第三季度老年人手淘月活躍度同比增速遠超其他年齡組,高出整體29.7個百分點。老年群體消費金額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0.9%,疫情期間消費增速位列第二,僅次於“00後”,消費潛力不容小覷。

  在王正芳眼中,網購的魅力除了方便,還有實惠;但線下手機支付一方面鮮有優惠,另一方面陌生的二維碼讓她頗為擔心。 “聽說過一些二維碼有病毒,老太婆怕掃碼支付弄錯了,網上買東西,孩子們教了我好多次,我也試過幾次,還能在付款環節讓孩子們幫我付錢,方便得很。 ”現在,王正芳在網上購物已輕車熟路,“上個月,我在網上花了1000多塊錢呢。 ”

  跟王正芳一起跳舞的胡阿姨調侃:“網上能買到便宜的好東西,看到老王買得歡,我也想學著買呢! ”

  等一等、扶一把,讓老年人跟上“數字化時代”

  不想做飯,手機上點外賣,很快美食就能送到家;去餐館吃飯,沒有團購軟體,可能要多花十幾塊錢;買運動服,線上專賣店可能比線下實體店要便宜一些……網際網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造就了一條無形的護城河,把一些老年人攔在了城外。

  有了電梯也還要有樓梯,裝電燈的同時也要備有手電筒。幫助老年人更好適應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生活,除了在技術開發中更加註重其需求和習慣外,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務方面,也要為無法使用智慧手機的老年人提供多元選擇和替代方案。近日,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對老年人常去的一些購物場所,如沒有智慧手機導致無法掃碼登記健康資訊,可以在工作人員幫助下登記身份證、電話、住址等資訊;買單的時候,可以選擇自助收銀,也可以選擇人工服務;可以選擇現金付賬,也可以選擇掃碼支付。

  “社群要構建常態化幫扶機制,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建立可持續的數字反哺機制。一方面,社群可以透過定期開展興趣課堂、技能培訓等活動,為老年人講解各類新媒體使用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建立常態化的志願服務體系,讓社群居家老年人可以透過電話或面對面的方式,尋求志願者幫助。”合肥市合作化南路社群黨委書記王國臣說。

  服務意識做“加法”,智慧應用也需做“減法”。據瞭解,2018年2月1日,淘寶上線了“親情賬號”,使用者可以透過新增親情賬號,實現長輩的流暢溝通和便捷支付。截至目前,淘寶親情賬號繫結長輩人數已超2000萬;今年上半年,為老年人定製的支付寶“關懷版”訪問量同比增長6.6倍。

13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西二環十里廟段部分道路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