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慣子如殺子”,一味的偏袒和護短,看上去像是保護了孩子,但這背後的代價,將深深刻進孩子的人生軌道,形成極其不健康的價值觀。

“都是老孃們,你這麼大女的了......就你金貴,怕被看。”

誰能想到,說出這段話的,是一個6歲男孩的媽媽?

這位媽媽和家人、朋友帶孩子一起去餐廳吃飯,兩個孩子起先在瘋鬧,幾乎整個餐廳都聽到他們吵鬧的聲音,服務員上前提醒,但遭到了無視。

旁邊桌上,有個用餐的女生點完餐後,起身去餐廳衛生間上廁所,並反鎖了門。可沒想到,廁所門卻突然被強行推開,把女孩嚇了一大跳。

推門的,正是先前那兩個吵鬧的“熊孩子”。

“熊孩子”看到廁所有人不僅沒有立即道歉,反而一臉的嬉皮笑臉看著女孩。

女孩一氣之下便和男友一起去找“熊孩子”的家長理論,希望孩子能道歉。

可“熊孩子”的媽媽就像被點著的炸藥包,反而對女孩和男友一頓“狂轟濫炸”。

而事件的始作俑者,那兩個“熊孩子”也彷彿在看笑話似的,一臉淡定地看著自己的媽媽滿臉憤怒,滿嘴汙言的謾罵。

真是“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更“熊”的家長。

其實,仔細聽這位媽媽的謾罵,其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

“他是錯了,但跟一個6歲的孩子計較,至於嘛?”

既然媽媽知道孩子犯了錯,為什麼不讓孩子站出來道歉,反而指責受害者呢?

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因為每一個大錯,都是由小錯積累而成的。

6歲的孩子,或許並沒有什麼“非禮”、“偷窺”的念頭,但從孩子的表現與反應卻能明顯看出,他們的“惡作劇”是故意的。

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好壞,沒有清晰的界限。如果父母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科學的引導,那孩子的未來真的堪憂。

1“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律政行業劇《黑色燈塔》中,有個叫徐天鶴的高中男孩。

他囂張跋扈,任性妄為,在學校裡,不學無術,調戲女同學、毆打男同學,甚至夥同幾個同學,幹起了對同學“攔路搶劫”的事。

不僅如此,他還從來不尊重老師,對家裡的老保姆非打即罵。對他的“後母”,亦是態度惡劣,害得她小產,終身不孕。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徐天鶴的父親。

徐天鶴的父親徐傲峰,是當地有名的上市公司的老闆,從小到大,兒子要什麼給什麼,無論做錯了什麼事,他都用錢來解決,並在無形中,給兒子灌輸:“姓徐的孩子,就應該這樣。”

終於,徐天鶴欺凌同學的事,被一位好心的檢察院工作人員發現,對方到徐天鶴家裡,要求他賠禮道歉,保證絕不再犯。

沒想到,徐傲峰並沒有引以為戒反而暗中買通手下,對被欺凌的同學及其家人進行毆打、騷擾。

被“慣”壞的“熊孩子”,父母保護得了一時,不可能保護一世;保護得了一處,也扛不了全世界。

直到有一天,性格乖張的徐天鶴將老保姆打暈在地,嚇得跑掉,而對他一直懷恨在心的“後母”,悄悄在後面補了一棒子,真正殺死了老保姆,以此來懲戒徐氏父子。

面臨牢獄之災的徐氏父子痛定思痛,終於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古人云:養而不教,父母之禍;教而無方,父母之過。

生而不養,是父母失責;養而不教,是父母失職。

徐父又何嘗不知道,兒子打保姆、罵妻子、欺凌同學都是錯的,只不過,在他眼裡,這些都是可以用錢解決的小事。

養育孩子,最成功的地方,不是讓他們高高在上,而是讓孩子既有尊重他人的度量,也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孩子年幼時,由於一次次的溺愛,讓他們不能清晰地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行為和思維模式固化,就更加分不清最基本的道理和規則。

一個權責不清、不尊重他人,用惡作劇、欺負人等方式來滿足自己慾望的孩子,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父母由疼愛到溺愛的後果。

一次犯錯,家長覺得他只是個孩子,不以為然。多次犯錯後,他的膽量和僥倖心理便得到了滋養。

很多時候,“熊孩子”已經不是淘氣那麼簡單,而是危及到社會規則、人身安全的大事。

2“熊孩子”到惡的距離很近

一個“熊孩子”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

他可以是好奇心使然,將孕婦從樓梯上往下推;

他可以覺得外面很吵,影響他看動畫片,剪斷了正在施工的工人用來保命的“安全繩”;

他可以用幾個石子,逼停正在疾馳的火車;

他可以在無聊的時候,用石子劃損了10輛奧迪車,造成損失上百萬;

他也可以將父親的汽車,開到大馬路上,罔顧行人的安全;

他還可以為了嚇走打擾他學習的小狗,使用打火機,結果不小心燒著了家裡的沙發,引發了一場火災。

近幾年,類似的事情越來越多,“熊孩子”經常被推上熱搜,成為許多成年人頭疼的物件。

並不是一個成年人,還要去跟一個孩子計較。

而是:他雖然還是個“孩子”,闖出來的卻是大禍。

輕輕地一推,有可能是兩條生命;

剪刀的一聲咔嚓,危及的是一個人的性命,也是有可能是一家人的希望;

被逼停的火車、被燒著的家,雖然沒有直接的人員傷亡,但想一想,也是餘驚難散。

也許這些孩子並不是故意要傷人性命、破壞規則,但是他們的行為,的確是在作了“惡”。

父母心疼孩子,但更應該明白,小錯不管,大錯就管不了了。

而且父母如果不管教孩子,社會就會替他們管教。

前段時間,廈門一個12歲的男孩,被同小區的一位成年人關在電梯裡毆打。

掌摑、鎖喉、拎舉、按地暴打,造成孩子多處損傷、眼部挫傷。

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太“熊”。因為之前,被打的孩子和其他幾個孩子,到打人者家門口搗亂。

不可否認,一個成年人隨意毆打孩子,是極其不對的。

父母心疼孩子,但更應該明白,這所有的暴力與惡果都是由於熊孩子的頑皮而引發的

父母們千萬別等到孩子釀成大禍,被社會、法律管教時,才後悔莫及。

3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

高爾基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母雞都會,最重要的是教育。

“熊孩子”並不是天生的“熊”,他們都是環境的產物。從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1、不要等出了事,再管

成年人處理問題,總習慣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這樣的觀點,在教育孩子時,是萬萬不可以的。

孩子的成長,是流動和疊加。

家長不僅需要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更應該教會他最基礎的道德意識、社會規則。

而這一切,都需要平常的耳濡目染、日益薰陶。父母不能在出事後,就對孩子非打即罵。

只有把每一段和孩子相處的時光,都當成對孩子的教育的機會,才能更有效地影響和帶動孩子。

2、孩子能“熊”,家長不能“熊”

前段時間,江蘇南京的一個“熊孩子”在玩耍時不小心將一輛車的玻璃砸破了。

當時車主並不在車裡,但孩子媽媽得知此事後,第一時間撥打了報警電話,希望和對方談賠償的事。

媽媽表示:“孩子砸車我沒看見,但他說了我就相信了。

他做錯事了,肯定要承擔後果的,我現在是他的監護人,他沒有辦法承擔,我就跟他一起承擔。”

無論什麼樣的年紀,大多數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都會有一定判斷,哪怕分不清絕對的是非對錯,也知道,自己做了不太好的事情。

這時候,他們的心情亦是忐忑不安。

因此,父母需要陪在孩子身邊,與他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辦法,去彌補自己的錯誤。

父母於子女,最珍貴的禮物,不是金銀珠寶、豪宅名車,而是給予他們,遇到事情敢於擔當的勇氣 。

孩子犯錯後,有了父母的託底,再大的過錯,他們也都敢於去面對了。

4

村上春樹說:“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家庭環境就是澆灌的水。”

樹長得好不好,跟“水質”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孩子做錯事,哪怕是小事,父母一味地護短,根本起不到真正保護孩子的作用。

不要指望,身為父母的你,能夠保護孩子一輩子。

當我們一天天變老,孩子一天天長大,曾經的曾經,那些無底線的保護與縱容,終將成為孩子人生路上,最大的坑。

所謂“學好三年,學壞一天”,切莫白首方悔教子遲啊!

12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曾讓無數網友動容,網紅“連體夫妻”,出名後兩人卻選擇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