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戾氣的最好方法就是理性思考、獨立判斷。當更多人能客觀看待問題、審慎發出聲音,那些刻意製造爭議者自然會失去作惡空間。
近日,一則狂犬病病例簡報在網上熱傳。簡報顯示,一名初二女生被狗咬後沒有及時注射狂犬疫苗,最終導致腦死亡,但同樣被狗咬傷的弟弟注射了疫苗。都被狗咬“只有弟弟打疫苗”,類似這樣的新聞標題,讓不少網友“氣炸”。一時間,“不配為人父母”“重男輕女”等指責聲鋪天蓋地。
為此,蕭山區疾控中心傳防科與事件發生地蕭山區北幹街道興議村的村委會均表示,該家庭不存在“重男輕女”的情況。
雖然相關部門已經出面闢謠,但女孩家屬遭受的心靈創傷仍很難癒合,剛剛經歷了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拉鋸戰,身心俱疲的他們又不得不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輿論審判。這樣的遭遇,著實令人虐心。
中國青年報:他們需要的是溫情關懷
實際上,女孩病倒後的花費同樣不少,家長不放棄孩子的治療,也和“重男輕女”的質疑相去甚遠。對於心急如焚的家庭,質疑聲或許並不能打擾他們救治女兒,但還是會讓本就失措的家庭陷入更大的忐忑自責。對愛護子女的父母來說,子女有難本就令父母引咎不已,此時此刻,他們需要的是溫情關懷。對公眾來說,未獲知事件全貌便妄下斷言,只會給這個悲傷的家庭平添傷害。在可預見的範圍內,社會要看到新聞事件中的潛在危險,科學認識並防範狂犬病,公眾更要學會積極配合犬隻管理、做好相應防疫。
光明日報:捕風捉影的解讀也是傳播“病毒”
實際上,這樣的誤讀原本就不應該出現。從疾控中心的處置流程看,簡報旨在通報狂犬病例的發病經歷、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相應的控制措施。從疫情防控的角度出發,介紹患者基本情況當然是必要內容,但這並非主要內容。雖然著墨不多,從簡報中依然可以看到,在女孩狂犬病發病後,家屬為最大限度搶救生命傾盡全力,無論金錢還是感情上,都是一種巨大的付出。相比之下,打狂犬病疫苗的支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重男輕女”之說從何而起?如果說猝不及防的悲劇令人看到了病毒爆發的可怕後果,刻意扭曲事件性質、擴大輿論影響何嘗不是在散佈“病毒”?
每日新報:重男輕女的靶子樹歪了
女生感染狂犬病腦死亡,拿“重男輕女”說事,偏離了事件的靶心,反而讓更應引起重視的問題被沖淡了。狂犬病是致死率極高的疾病,接種疫苗是預防關鍵。必須定期為寵物犬、貓接種獸用狂犬疫苗,一旦發生被犬、貓等動物咬傷、抓傷或黏膜被舔等情況,要儘快就診。因悲劇而指責本已痛苦不堪的家長是殘忍的,然而,由此暴露的問題,倘若不被重視,不想辦法避免、杜絕,悲劇還會不斷上演。
北京日報:莫以“腦補”帶偏輿論風向
事件進入公眾視野,本應引發全社會對預防狂犬病的高度重視,對注射或補打疫苗的重要性有更加清醒的認知,然而在“重男輕女”的牽引下,社會的關注焦點跑了偏,你一言、我一語,叫罵聲聲,給當事家庭造成二次傷害。這樣的網友“腦補”事件,在網路輿論場非常常見。致使那些原本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卻被邊緣化。當然,如此亂象背後,少不了“黑手”的推波助瀾。好好說話,是一個文明人最基本的素質。日常生活中如此,網上發言也是如此。消除戾氣的最好方法就是理性思考、獨立判斷。當更多人能客觀看待問題、審慎發出聲音,那些刻意製造爭議者自然會失去作惡空間。
澎湃新聞:不能“看了標題就發表意見”
任何想當然的“貼標籤”式批判,不僅無助於社會觀念的改善,還可能製造不可控的傷害。在這方面,我們有過太多教訓。“重男輕女”輿論的形成,與資訊傳播過程中,簡單將“姐姐未打疫苗腦死亡”和“弟弟及時打疫苗無礙”強行關聯對比有關。這提醒網友,接受網路資訊,不能“看了標題就發表意見”,多點耐心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說話不遲;二則,相關資訊釋出應儘可能避免引發誤讀,該披露的關鍵資訊不能缺席。合理有度地發聲,是法律的要求。對身遭不幸的人少點空洞的責難,多點真誠的體恤,是人性的底線。
紅星新聞:在網際網路中保持一份理性
當地疾控中心通報此次事件本來是希望藉此引起居民重視,加大防治力度,不想被部分人“想當然”的腦洞帶偏了節奏。由此而延伸出來的思考是,很多人在看新聞時提出所謂的問題,恐怕並不是真正想要答案,而是想驗證內心存在已久的偏見——他們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預設了答案。這也給所有人提了一個醒,提出一個問題很容易,對新聞當事人造成的創傷想要再平復卻是困難的。不想當然,保持一份理性,是這個網際網路社會難能可貴的善意。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