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解封后,樓下的車庫被裝修一新,隔壁單元的老周家把76歲的老母親從鄉下接來,住進了新裝修的車庫。車庫裡裝了一個洗手間,一臺電視機,一張上下鋪的床,簡簡單單但一個人住空間也足夠,進出也方便。
小區環境清幽,綠化好,老人也多,每天在小區內轉轉和老人一起閒座聊聊天挺好的。
老周的母親之前一直住在鄉下,沒怎麼進過城,今年身體情況不太好,一個人在鄉下孩子們不放心才把她接來了。
老人對小區的一切都很陌生,看到所有的房子外觀都一樣,都不敢走遠,怕回來找不到自己住的那一棟房子。有好心的鄰居就幫她找了一個紅色的方便袋系在她住的樓棟頭邊的綠化帶上作為一個標識。
有一次老人在小區轉悠到了大門口,就尋思到門口外面看看,結果走出大門看到外面車多人多吵吵鬧鬧的,頭有點暈,想往回走卻反而走錯了方向,越走越遠,走到大馬路上一著急暈倒了。路人見狀去看,還好她身上有孩子聯絡方式的小紙條,這才聯絡上了老周,趕緊送去醫院。
出院後老人的身體就更不如前了,走路困難,兩步一停,三步一歇還得依靠著一個輪椅架子往前慢慢走。
老周是在單位上班,朝九晚五。弟弟做生意的,時間上要自由點。兩個姐姐都是已經當奶奶的人了,在外地帶孫子。老人現在這種情況只能老周和弟弟輪流一人一個月照看母親,每天送飯,還要幫忙上廁所,洗頭。勞累肯定是不用說。
昨天傍晚的時候不知道咋的,老人突然一個人坐在車庫裡哭喊起來了,鄰居聽到哭聲就過去詢問,老人說”兒子死了,傷心”。鄰居嚇一跳,早上和中午還看到老周送飯呢,人好好的,咋亂說話呢。就勸慰老人說”沒有的事,你兒子在上班呢?一會兒下班了就來看你了”
老人也聽不進去,還是一直哭“看不了了,他死了”。有的鄰居就說”老人多半腦袋不好使了,這大白天的亂說話呢。”
看到老周家的這種情況不由得想到了很多關於老人如何養老的問題.中國目前老齡人口有2.4億左右,佔總人口比重達17.3%,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老人該如何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是每戶家庭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問題。
我個人的觀點覺得養老院應該成為一種趨勢,老人進養老院除了可以解決孩子的後顧之憂,也能解決自己無人陪伴的問題。
中國人大部分一提到養老院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抗拒,而抗拒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 在國人傳統的思想裡,人老了就得兒子贍養,誰家要是把老人送去養老院了那就是不孝順。對老人來說,在別的老人面前抬不起頭,有兒有女的去住養老院,操勞一輩子為了啥。對年輕人來說,也受不住鄰居親戚的七嘴八舌,你小時候父母咋含辛茹苦把你養大的,現在翅膀硬了就想把父母扔一邊不管了。人言可畏,且有些人特別愛管別人家的閒事。
2. 在國內養老院的名聲也不是太好,伙食差,虐待老人等一些問題時常從新聞裡看到,也著實讓人沒法放下心把家人送到這樣的地方去。
3. 費用的問題。如果是稍好一點的養老院費用也貴,對一般的中層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等情況下再支付一項這樣的費用也是一個很多的壓力。
在我們這個小縣城,沒有人想過進養老院。可能有些老人嘴上說老了去養老院,不拖累兒女,但其實心裡還是想著和兒女一起共享天倫之樂。事實上又有多少老人是真正在享受天倫之樂呢?孫子孫女小的時候能幫忙搭把手的還好,孫子孫女大了不再需要老人幫忙了,也會多有嫌棄,也不願意與老人一起玩耍。老人就算和孩子們一起住著也是孤獨的。
就說我自己,我媽媽目前和我一起居住,因為我爸爸不在了,媽媽一個人在鄉下我們都不放心。但是時間長了,和我一起也有一些矛盾發生,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差別,總是會有一些摩擦和吵鬧。我和老公是兩地分居的日子,一年也就回家三四次。老公回家來的日子,有時候想安靜的享受一下二人世界,比方說我們坐在客廳一起看一部喜歡的電影,看得興起,不免兩人就打鬧說笑一下。
這個時候我媽喊我有事或者我看到我媽好像有些落寞的從客廳經過,我們會覺得很尷尬且我的心裡也會很難過。甚至會覺得心裡有一種愧疚感,我沒有陪我媽反而在和老公說笑,而對於老公來說,我心裡也一樣有愧疚感,覺得也沒有好好陪他。如此一來兩頭都不好。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能好好陪著我媽,讓我可以放心的和老公享受難得在一起的時光,對我來說就是極好的。也許有人覺得我太過於矯情了,中國的多數家庭不都是老人孩子一起這樣過的嗎?
上次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兒子給母親寫的一封信。原因是母親去了兒子家小住,對兒子和兒媳婦的很多生活方式和習慣不贊同,於是嘮嘮叨叨的讓兒子和兒媳婦很是煩惱。於是兒子給母親寫了一封信,信裡有一句話很讓人心痛也讓人無奈”媽媽,這是我的家, 不是你的家”。
很多網友看到這句話就坐不住了,覺得兒子太沒良心,居然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來,你的命都是母親給的,現在成家了反而對媽媽這樣冷漠。當時我看到這句話也覺得雖然是簡單幾個字,但話語是有些重,這位母親看了一定會很傷心。
孩子成年了成家了,老人應該放手,不再去幹涉和介入他們的生活。
這就又回到老人是不是應該住養老院的問題,因為有一些家庭的老人因身體問題獨居存在一些風險,和孩子一起住吧,又會產生諸多矛盾,且孩子白天要上班,能真正陪伴老人的時間也很有限。
如果能有合適的養老院讓老人住進去,生活矛盾不會有,孩子也能放心的去拼事業。在養老院老人有老年朋友作伴一起娛樂,不會覺孤獨和寂寞,有啥身體不適工作人員能第一時間發現。孩子定期去探望老人,聊聊天。感情也不會變淡。
今年夏天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顧佳的爸爸有心臟病,老伴走了多年,一個人獨居,顧佳晚上做夢夢見爸爸生病倒地了。著急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找爸爸提出來讓爸爸和自己一起住,爸爸堅決不同意說了一句,”遠香近臭,住在一起時間長了哪哪都不好。你的家是你們的小家,我不摻合進去”。後來在顧佳的一再堅持下,把爸爸送去了一所豪華的養老院,這才放下心來。
當然很多人可能還做不到像顧佳這樣能擔負得起豪華養老院的費用。再者一些中小城市也沒有這樣完善的養老體系可以選擇。
現實生活中其實這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則孩子和老人都願意接受養老院的概念。二則所在的城市有配套完善可以放心的養老院。
期待我們的社會各項制度越來越美好,每一戶家庭的日子越來越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