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動動指頭,瞬間就能在網上預約掛號;點點手機,足不出戶即可在網際網路醫院諮詢醫療專家;觸觸螢幕,立刻就能在多功能自助終端機上查詢檢驗結果、繳費、打印發票……近年來,網際網路為醫療健康事業發展插上智慧翅膀,越來越多的醫療服務專案從線下走向線上。面對日益發達的智慧醫療,“銀髮族”的獲得感究竟如何?老年人就醫過程中還有哪些難點、痛點亟待解決?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不少老人對智慧裝置望而卻步

  “從我們醫院門診來看,使用醫院小程式掛號、網際網路醫院問診的中青年居多,老年人還是習慣現場掛號。一方面是因為老人家不習慣使用智慧手機,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老人家覺得‘網際網路醫院’看病,看不見真實的醫生,缺乏就醫安全感。”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曾青傑說。

  “老人家,是用實體卡還是用電子卡呢? ”12月15日上午,84歲的王新讓和82歲的老伴王承聲來到合肥市經開區海恆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體檢、拿藥,醫生怕老人家聽不清,特意大聲問了好幾遍。

  “兒子給我和老伴都買了智慧手機,但是我們現在眼睛、耳朵都不好使了,不會用。 ”王爺爺坦言。王爺爺當年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後來到合肥工作,退休前曾是省內某國企的高階工程師。

  “有也不敢用,怕被騙。不用也省得子女為我們擔心! ”王奶奶連說了好幾遍。

  隨著“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事業的蓬勃發展,醫院越來越多的業務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只要有智慧手機、聯網電腦,不僅僅是掛號,連複診、取藥都不用去醫院,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而對於不會使用或是不習慣使用電子產品但恰恰有更多就醫需求的老年人來說,便捷的線上操作便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讓老年患者有所不適,提升廣大老年患者的就醫體驗感,在各級醫療機構推出“適老化”醫療服務尤為重要。

  個性化“適老”服務應運而生

  “我們在醫院門診大廳入口處,有專門的導診人員為老年人在預約掛號、就醫方面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就診指導。 ”曾青傑介紹,考慮到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智慧手機,在預檢分診處,老年人只需要填報流調錶就可以了,不需要出示安康碼。

  “針對不會在線上掛號的老年患者,省內醫院除了將一部分門診號源放在網上,還留一部分放線上下,供老年患者現場掛號。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

  “線上門診真方便!以後抽血、開藥不用來回跑了。 ”12月14日下午,65歲的張大媽因患有糖尿病來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複查血糖,該院網際網路線下體驗區導診夏銀銀幫助張大媽在網際網路醫院線上方便門診就診,“不到一分鐘抽血化驗單就開好了”。

  “我們安排導診人員為不會操作的老年人提供一對一幫扶,特別是一些慢性病複診老年患者,需定期來院開藥,開檢查,透過線上方便門診,無需排隊,諮詢隨訪、開藥、拿藥等一氣呵成。”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門診部主任劉曄說。

  排隊是老年患者普遍反映的就醫痛點。

  優先安排80週歲以上的患者就診,為老年患者開設檢驗、取藥、繳費等專門視窗……目前,省內大多數醫院還為老年患者開闢就診“綠色通道”。

  截至2019年底,全省設定老年人“綠色通道”的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從2018年的193家增加到2019年的234家,佔比從85%增加到95.5%,增加了12.3%;設定老年人“綠色通道”的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數量從2018年的79家增加到2019年的94家,佔比從84.9%提高到100%。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老人送上“定心丸”

  近日,68歲的阮大爺身體不適,準備到合肥市廬陽區四里河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得知當天下午有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坐診,便早早地就去掛號。

  “老人家,以後如果有暈厥、眼睛發黑等情況一定要去急診,今天重新給你開種便宜點的藥,一個月20塊錢不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幹部心內科主任醫師陳曙光大聲對阮大爺叮囑道。

  “四里河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是我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在中心設有‘醫聯體專家工作室’,我院專家定期來中心坐診,附近居民,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我院同質化的醫療資源。”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汪老腿腳有恙,走路需要拄著柺杖,出趟門別提有多難。 12月15日一早,姚文驅車前往汪老家中,把他接到衛生服務中心做老年人免費體檢。

  為進一步提升老年患者就醫體驗,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做實做好醫聯(共)體內分工協作,讓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暢通上轉渠道,精準對接下轉患者,提高轉診保障能力;在穩定簽約家庭醫生服務數量、鞏固覆蓋面的基礎上,把工作重心向提質增效轉變,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不斷提高簽約居民對簽約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10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13歲女生疑被校長逼迫寫性行為檢討?這不是教育,是人格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