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如果問一箇中小學生家長:你最頭疼的事情是什麼?

估計很多人都會說:輔導孩子寫作業。

每個輔導作業的家長,都在身體力行地書寫著自己的血淚史。

就在12月14日晚上,上海某小區上演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情緒失控,一氣之下點燃筆記本,後將燃燒的筆記本丟下樓,結果差點燒了鄰居的家!

事後,這位家長對自己的行為道了歉,並寫下保證書:

保證在今後的生活中,嚴格管理自己的情緒、理性平和教育自己的兒子……

01

2020一整年,關於輔導作業引發的“鬧劇”不斷在上演:

“深圳一位家長因輔導孩子作業被氣到心梗,送進醫院搶救”

“孩子不寫作業,半夜被爸爸扔到墳地罰站,導致孩子失蹤……”

關於輔導作業的新聞真的是越發離譜。

當然,也有正面的好訊息,比如咱們國家為了支援家庭教育,決定大幅降低心臟支架價格……

好吧,開個玩笑。這一條條啼笑皆非的新聞,其實更多是父母的無奈和心酸。

前幾天,看了一則媽媽輔導作業導致崩潰大哭的影片,不禁讓人感到心疼。

影片中,床上是崩潰痛哭的媽媽,地上是大哭不止的孩子,書本、學習用品散落一地,整個一片狼藉。

這一幕,相信很多父母都感同身受。

只是,父母們如此拼盡全力地賭上家庭和諧、親情去陪寫作業,效果又如何呢?

孩子們的學習因此變好了嗎?

02

很可惜,現實情況是:

大部分家長陪寫作業的效果很差,不僅沒有提升孩子寫作業的效率,還嚴重破壞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在陪寫作業這件事上,中國家長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前段時間的“家長退群”事件。

隨著這個事件持續地發酵,“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已不單單是一種社會現象,而演變成了社會問題。

直到12月10日,教育部發話了。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

“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佈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新聞一出立馬竄上微博熱搜榜。

許多家長拍掌叫好,感覺出了一口惡氣!

但冷靜下來想想,為什麼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如此緊張?這種劍拔弩張的局面,是怎麼造成的?

畢竟,家長也不願看到,贏了老師、卻輸了孩子的結局。

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這事確定無疑是不對的。

但我們也不禁思考: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這種現象因何而起呢?

畢竟,在以前的老師和家長身上,是從來沒有這種情況發生的。

03

為何“批改作業的活”會落到家長頭上?

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和老師的擔子都變重了。

先說學生的作業變多了。這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現在的學生要比以前的孩子累得多。

雖說早年教育部明文規定:關於學生的課外作業時間,低年級不留作業,中年級不超過40分鐘,高年級不得超過60分鐘。

但顯然,老師很難做到這個標準。更何況,就算老師這樣做了,家長也必定不能同意。

當時一些學校嚴格執行規定後,就有不少家長跑到學校,齊聲要求老師多留些作業!

學生的負擔重,老師的日子也不好過。

老師被雜事纏身,各種填表、各種考評、各種比賽、各種評估,壓得有些老師喘不過氣來。

老師的時間和精力不夠用,家長又不想自家孩子落後,結果就導致家長幹起了教書的活。

但對於大部分家長而言,這樣做無非是“強己所難”。

畢竟,學校教育是正規教育,老師是經過培訓上崗的。而家長並沒有經過正規的教學訓練,給孩子輔導功課,往往是事倍功半。

客觀來說,一個孩子的知識獲取主要來自於老師,而品行、習慣養成、幸福感獲得則更多來自於父母。

佈置作業、組織孩子完成作業、批改作業等,都是老師應盡的職責,老師不能把作業和批改作業的任務轉嫁給家長。

當然,家長也不能當甩手掌櫃,而理應給孩子做家庭作業創造好的環境,監督孩子按時完成作業。

哈佛爸爸王建軍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老師幹老師的活,就是傳授知識,就是引導孩子教育,家長就是行為習慣的培養,品格的培養,不要把這兩個錯位了,你不錯位,什麼活兒都能幹好。”

如其所言,老師、家長各歸其位,才能為孩子創造出健康的成長環境。

本期互動:

在輔導作業的時候,你有沒有被氣到過?

11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臨縣通報“校長打學生逼迫寫‘性關係檢討書’”家屬:20萬隻是話趕話 要是想要錢事情早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