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這件案子會再度引發關注,還是在12月15日的時候,東京地方法院對於“座間特大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白石隆浩,做出一審判決。
白石隆浩的行為,被法官稱之為:”犯罪史上極其邪惡”。
認定其為被害者的死亡負有全部責任,一審判決其死刑。
而白石隆浩為沒有選擇上訴。
可能這次他雖然不想死,但是卻必須死。(6組受害者家屬,五組要求其死刑)
白石隆浩共殺害了9名青年男女,其中八名女性遭到性侵,還有未成年人。
將這些人殺害之後,白石隆浩還進行了分屍,一部分當作垃圾處理,另外的裝進了放有貓砂的冷氣箱裡。
白石隆浩的犯罪過程也很簡單。
首先他會在網上進行獵物的篩選,他先發布自己想要自殺的帖子,然後就會吸引來那些有輕生念頭的年輕女性。
之後把她們騙到自己所租住的公寓,名義上是聽取煩惱,但是卻在對方喝酒或者吃藥之後,實施了犯罪行為。
缺舟:
小小的一點贖罪,改變不了大大的罪惡。
之前我就說過一個現象,好人成佛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而壞人則是隻需要立地放下屠刀。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對,因為事情分先後也分對錯。
一個醫生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但是隻要殺了一次人,那麼他就是有罪的。
一個殺人犯殺了很多人的性命,但是救了一個懷孕的孕婦,那麼他仍然是有罪的。
不能因為殘存的一點人性,從而忽略大大的陰暗;也不能因為過往的功績,從而對於犯罪行為進行寬恕。
就好像白石隆浩,在面對自己的辯護律師,以“同意謀殺罪”(受害者已經允許他們被殺害)為他辯護的時候,他拒絕了,不代表他就可以完全贖罪。
就算他最後死刑,也同樣不能,因為確實行為讓人感到可怕和髮指。
最後一刻的後悔,但是時間已經回不去了。
其實這樣的問題早就應該整改了,日本的自殺率其實一直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話題。
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才有所下降,而最近幾年又再度上升。
而作為社交媒體,對於這個話題,做不到勸導,也應該令行禁止。
就是因為這件事情發生之後,社交媒體(推特)修改了規定,規定使用者不應“提倡或鼓勵自殺或自殘”。
推特公司的執行長傑克·多西稱此案“極為可悲”。
對於相伴自殺這種情況,其實之前我也曾經看見過類似的新聞,但是往往很多時候,其中有一方在真正感覺到死亡來臨的時候,會出於恐懼,從而苟活,結果就導致了另外一人死亡的慘劇。
關於自殺這個話題我說了很多,一般是內在和外在兩種原因。
外在,可能包括家庭環境以及社會環境。
更多的是個人成長經歷問題,比如家庭環境關愛的缺失,被所愛之人背叛,或者遭遇了一些不太友好的事情。
而社會上更是品流複雜,龍蛇混雜,容易受傷的機率更高。
一方面是肉體遭受侵害,從而反映到精神上;或者說是直接在精神上就受到打擊。
從而直接導致了內在的爆發。
所謂的內在,也正是因為日積月累的外在擠壓,從而讓自己的承受能力沒有那麼強。
往往覺得,死去元知萬事空,覺得只要是離開了這個人世,世間的一切煩惱和不幸就不會在進行騷擾。
只不過相比較死,活著才是困難的,才是價值的證明,我們始終相信,有人會害你,但有人也會愛你。
暫時找不到,那麼就窮極你的一生去尋找,而不是結束這一生,讓自己的生命在沒有感嘆號的時候,就匆匆畫下了句號。
我現在也很想找一個喜歡的人,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我現在開始變得恐婚,開始覺得怎麼著才能找到可以共度餘生的人。
因為我的戀愛經歷為零,但是卻又無限渴求,所獲得的情況全部來自於網路上別人的實踐。
我見過了大悲,也經歷了大喜,但是唯獨沒能自己感受一下。
所以這個社會有些讓你黑暗的地方,但是也有光亮所投進來的溫暖。
好好活著,都說人言可畏,但你需要面對的敵人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