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浮橋花苑三期是交付僅兩三年的新小區,可是部分業主卻說這個“新小區”儼然已經變成了“垃圾中轉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部分住在浮橋花苑三期的住戶反映,現在小區衛生環境差,主要因為一個垃圾堆放點。這個堆放點周圍的住戶一年四季都不能開窗,空氣中瀰漫著灰塵,有時灰大甚至看不清對面的人。
住戶們認為,正因為外面的垃圾可以“自由進入”,整個小區的環境才變得越來越糟。晴天時風一吹全是灰,雨天時路上都是泥漿。
小區的住戶裝修房子需要一個建築垃圾堆放點合情合理,但為什麼其他小區的垃圾也要倒進來呢?
▲圖右為黃田港社群黨總支副書記陳建元,圖中為小區物業經理黃偉
黃田港社群黨總支副書記陳建元告訴記者,浮橋三期的物業公司目前還管理著另外兩個拆遷小區,而這兩個小區都是建成十年以上的老小區,早已沒有專門的垃圾堆放點,而且拆遷小區物業費收繳率低,清運垃圾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在這樣的情況下,社群和物業綜合考慮後,將浮橋花苑三期的建築垃圾堆放點用作了這兩個拆遷小區部分垃圾的臨時堆放和中轉,並僅限於雜物垃圾。
關於垃圾堆放點嚴重影響周圍住戶的正常生活,物業公司經理黃偉當場表態,會採取以下措施加強管理,減少影響:
首先,將雜物垃圾和建築垃圾分開堆放;
其次,會在垃圾堆放點加蓋濾網;清除垃圾時也會及時灑水,減少揚塵;
最後,物業公司會請工作人員加大清運頻率,目前的清運頻次大約為2-3天1次,會爭取做到1天2次 。
黃田港社群黨總支副書記陳建元也承諾,社群會對物業之後的落實工作監督好、管理好,並且他們會進一步加強對居民的宣導工作。
新聞銳評:
加強管理才是“硬道理”
將心比心,誰都希望自己生活的小區垃圾少一點、環境好一點,所以,業主們對於物業在沒有明確告知的情況下、容納小區外垃圾進臨時垃圾堆放點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見,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我們深入瞭解下來,物業這麼做,並非出於私心或是有什麼其他目的,只是受到場地、人手、相關規定等因素的制約。要說這個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於缺乏有效的溝通和高效的管理。希望物業能真正把業主的家當成自己的家,把這個臨時垃圾堆放點好好管起來,用實際行為贏得業主的理解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