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杭州,32歲的劉雙最近因辭職做保姆引發熱議。她擁有碩士學位,之前在中興工作,卻在2020年7月辭職開始家政工作,現在在兩戶人家分別做收納和家教,一個月收入超2萬元。
劉雙說,這和之前在公司上班是完全不同的體驗,雖然一開始被叫阿姨有些落差,但相處久了和僱主像家人一樣,而且收入比以前工作時更好,個人的自由時間也更多。
她的這一舉動也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很多網友都認為碩士去當保姆,簡直是大材小用、浪費人才,為她感覺不值得。
但現在隨著社會發展,家政服務人才的缺口也越來越大,很多家政公司招聘人都對學歷提出了要求,要求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也已經屢見不鮮,這難道真的有問題嗎?
我覺得,將“家政專業”等同於“保姆”或“高階保姆”,本身就是因為標籤而導致的認知錯位。事實上,家政服務並不僅僅是那些“力氣活”,也包括“腦力活”;家政服務市場,不僅包括傳統的保潔、搬家、保姆等勞務型服務,也包括育嬰、家教、收納等知識技能型服務,是對一個人體能、智慧、情商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對應聘者的學歷有一定的要求是沒有問題的。
那為什麼大眾的反應會這麼大呢?我覺得這主要是很多人在職業選擇中存在著“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點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
刻板印象當然有一定的好處,就是能夠按照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結論,這就簡化了認知過程,節省了大量時間、精力。但也存在問題,就是容易忽視個體差異,造成先入為主,從而妨礙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心理中,對於職業選擇的“刻板印象”一直是存在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古時候人們一直就是覺得做官是最好的職業選擇。
現在儘管隨著時代發展,職業的選擇日趨多元化,但一個有編制、有保障的崗位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現在考公務員的人數每年日益增多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但我覺得,選擇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固然無可厚非,但所有人的選擇都趨同的話,那麼這個社會肯定會趨於單調而面臨崩潰,而且有保障的工作雖然穩定,但也有上限不高、工作單調乏味等問題,對於一些喜歡體驗生活和挑戰的群體,顯然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再說了,選擇從事家政行業,並不意味著低賤和貧窮,像劉雙這樣月入過萬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且時間更自由,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啊!
所以我覺得,人還是要選擇自己喜歡從事的職業,不要總是屈服於社會大眾的壓力,只要能夠滿足生活、開心就好。另外我們也要盡力擺脫這種職業選擇的“刻板印象”,任何職業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要總是隨便評論,只有職業的多元化才會有社會的多元化!
#本科生當保姆算大材小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