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皖南宣城香菜是全國有名的地方特色小鹹菜,每年霜降後家家戶戶開始製作香菜作為冬季佳餚。每到冬季太陽好的天氣,各個小區的空地上,樓房的陽臺上曬滿白菜杆、小蘿,遠遠望去錯落有致,稍近望去白的耀眼,曬法形態各異,透露著一種祥和有味的小城喜悅!

  今年的初冬天氣一直很晴朗,走在小城區巷子裡、小區裡到處都是曬大白菜、白蘿蔔的,有用小繩子串起來曬的,有用小篾框子架起來曬的,有放在水泥地上平曬的,曬法各式各樣,細細觀看倒也是一道初冬曬菜的小城一景。

  香菜其香.辣.鹹.脆.甜五味皆有,纖細嫩潤,黃乳微紅,味辣綿香,均勻嫩亮。整個過程由篩選菜杆,撕條初曬,拌料相揉等工序完成,然後放置一,二天回味後加大蒜,茴香,老薑碎沫和辣椒粉和拌,放置數日便成可口香菜。

  小城製作香菜的具體始於什麼年代也無從考證,但是聽長輩們說已經有好多年了,他們的祖輩的祖輩就一直這樣做,也沒有什麼工藝規範,傳至今日香菜雖然是當地的風味小菜,但也沒有成立一家規模小廠,沒有一家註冊商標,也許這就是皖南小城人的生活習慣,會享受生活,在日常的細微中發現美味而相互共享。

  小時候村裡大人開始做香菜時意味著年就快要到了,學校也快要放寒假了。我們村裡的大媽、大嬸做香菜要比小城裡的人講究,首先選菜,一般要等到下霜以後才到地裡去砍長大了的白菜,這種白菜有高腳的,杆子白嫩又很長的很豐滿水潤,還有一種是矮腳小白嫩的白菜,這種菜主要是把外面的一片片菜葉撕掉要裡面鮮嫩的內心葉子,這個菜心做出來的香菜最好吃。其次是洗菜,村裡大媽們會讓各家的男人把菜挑到離村子三、四里外的一個小河邊在那裡洗,小河的水很清澈,河底是金黃色的細沙,據說只有在這個小河洗岀來的白菜,蘿蔔曬好後醃製了才好吃。所以一到下霜以後這個小河邊的幾個搭起石頭的臺階上就蹲滿了洗菜的大媽、大嬸,河邊因此而充滿了嬉笑歡樂,也有好多家長裡短的各家傳說就從這裡散播開來了。

  洗好的白菜、蘿蔔什麼的都曬在各家門口,我們村曬菜也是很講究的,不像小城裡人亂曬,每家每戶都有各種曬的器具,有很大的篾做的篩糠,也有小一點的小扁篩糠,那個扁篩框子是用細水竹破開後刮乾淨竹子的兩面,再用開水燙煮一下,由村裡手藝精的篾匠細心編制,編好後還用老母雞的油熬好慢慢塗勻晾乾,這樣做出的小篩子很精美微微淡黃色的,所以最好的矮腳白菜的心才放在這裡面曬。

  村裡人曬菜其實也是有傳統工藝的,什麼時候曬,曬幾個太陽都有一些傳統要求,曬的時間長了醃製後吃不動,曬的時間短了點的一醃製沒幾天就要酸,所以曬菜的時間把握很重要,有的人家這方面把握不住就請教村裡會做的老年人。

  曬好的香菜最後一道工序是揉制拌料,這也是好不好吃的關鍵一環,當時村裡拌香菜的材料基本上都是自家種的,自己種的辣椒等紅了摘下曬乾磨成粉,生薑也是當地的小品種又香又脆嫩,大蒜也是自己種的本蒜,只有一樣大茴是買的,所以當時村裡到了香菜曬好後醃製的那幾天,走進小村莊遠遠就可聞到清香辣的味道,現在雖然離開老家那個味道我還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

  不知是皖南的氣候造就了這口可的香菜,還是小城人的手藝精心調拌岀了這麼好吃的小菜,這裡古代素有南宣北合之稱,不僅是魚米之鄉,也有好多從古傳下來的傳統手工美味食品,有時我想婺源,徽州把曬秋曬成眾人皆知嚮往的景點,陝北把打柿子,涼柿子打造成了最美風景,福建霞浦把捕撈灘塗推向了全國……難道皖南宣城香菜這麼美味可口,有形有色的地方特色就不能由政府統一一下,製成形色各異的筐扁,劃出適當的場地,把香菜曬成景,把美味傳出去!猶如一位好友詩曰:皖南香菜飄香時,民風鄉俗皆是景。白菜細作賽珍饈,蘿蔔水滴婉凝脂。

  ========================

原創作家簡介:吳登翔,男,本科畢業,進修於北大EMBA,工作於宣城市郵政公司市場部。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員,中國紀實攝影家協會會員,宣城市散文協會副秘書長,曾在巜人民郵電報》,《安徽畫報》,《數碼攝影》等報刊發表過散文,小說,報告文學,圖片等,一些文章獲得過省,市,獎,其中八十年代獲華東六省一市郵電報徵文小說二等獎(一等獎空缺),首屆省教師節散文徵文二等獎等,

6
最新評論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男子去做面部整形結果做了豐胸,豐胸手術還失敗了,向醫院討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