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冬至(12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這天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1個月,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來臨,老年人做好“3防、2勤”,保護身體,更健康
防摔跤
冬至過後,經常遇到雨雪天氣,道路積水、積冰,非常溼滑。而老年人這個時候也是四肢僵硬,關節也不靈活,特別容易摔跤。
而大多數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一旦跌倒,很容易發生骨折。所以老年人外出一定要特別小心,謹防跌倒。
防感冒
越是寒冷的天氣,越容易受到風寒,冬季是感冒高發季節。
老年人抵抗力往往較差,所以冬季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及時增減衣物,外出務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戶外鍛鍊時儘量避開早晨和晚上氣溫最低的時間段。
條件允許時建議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減少流感的發生。
防止體能下降
有些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冬季不願出門活動,一冬天都悶在家中,到春天轉暖後體能明顯下降,原來能上下兩層樓,發現自己不能爬樓梯了。
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老年人在冬季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堅持鍛鍊,在家做一些適合於自己的室內運動也能起到保持體能的作用。
越是到了深冬,越要勤於鍛鍊
唯有運動鍛鍊才能提高人體的代謝功能,促進血液迴圈,加速排毒。同時還能讓機體保持靈活,防止肌肉萎縮與體能的下降。
若遇晴天,可以約上一些老伴一起進行戶外運動鍛鍊,還能獲取愉悅。若是雨天,在家也要堅持運動,可以是練瑜伽、打太極、舉啞鈴、俯臥撐等等,哪怕是踢踢腿也是不錯。
合理的運動鍛鍊還能產生更多的熱量,從而提高人體的禦寒能力,而越是害怕運動,反而越怕冷,身體越虛弱。
勤於社交
深冬對於每個老年人來說都是一種考驗,唯有保持樂觀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
這個時候的老年人更要多參加些積極的社交活動,多與人交流與溝通,結伴運動鍛鍊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條件好的,可以出去旅行,避免長期宅在家中不出,或者吃飽就睡等惰性。
深冬來臨,老年人多補“4物”
1、多補水
天氣雖冷,然而人體代謝過程中所需的水分依然非常大,因此不要因為天冷就少喝水。
建議每天喝1200——1500毫升水分,如果吃流質食物較多,喝水就可相對減少,比如喝豆漿、牛奶、喝粥等比較多的話,也可以給人體補充大量的水分。
與此同時要養成勤排尿的習慣,不要刻意憋尿。
2、補鈣
由於白天時間較短,雨雪天氣較多,人體運動不足等原因,因此這是老年人對鈣質吸收能力最弱的一個月,而且在代謝過程中流失也會比較嚴重。要增加些高鈣食物,比如多喝些牛奶、吃些雞蛋或者魚肉等食物,也可以吃些鈣片來滿足人體對鈣質的需求。
3、補充維生素D與維生素K
陽光照射不足,人體合成的維生素D有限,影響鈣質的吸收,因此要補充些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
可多吃些植物油,吃些魚堅果等食物;若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每天也可以吃1——2粒人工合成的維生素D膠囊。
也可以補充些維生素K,也有助於保護骨骼健康。
4、補充膳食纖維
深冬的時候,老年人缺乏運動,進食的油膩食物太多,影響胃腸的蠕動,從而不利於食物的消化與營養的吸收,還可能因此而便秘。
所以需要每天保持一定量的膳食纖維的攝入,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幫助清理腸道中的毒素,改善腸道功能。
提醒老年朋友,冬季是慢病的高發季節,要注意保護好自己。
最後祝天下的老年人,都能健康、快樂,平安度過“三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