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請問您認識收款人嗎?您清楚這筆資金匯過去的用途嗎?”
日前,一位中年客戶來到工商銀行本溪一馬路支行辦理匯款業務,網點櫃員陳暢受理了該筆業務。坐到座位上,陳暢留意到這位客戶姓劉,有了一定年紀,於是她按照銀行規定程式詢問客戶是否認識收款人、匯款用途並告知客戶臨近年底,需格外警惕電信詐騙。
在這個過程中細心的陳暢發現了不妥的地方:劉女士一再要求匯款,卻不認識收款人,“因為接到親戚的電話,要求將5000元現金匯到指定賬戶,礙於情面只能匯款。”陳暢意識到這筆匯款的風險性較大,立即提高了警惕並再次詢問劉女士對方手機號是否為熟悉號碼,劉女士有些猶豫,但她仍然堅持要匯款。
陳暢第一時間將經過上報網點負責人李航,李航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發現疑點。因為是電話聯絡,劉女士無法確認對方是否是親戚本人,只說“聲音聽上去像”,報了名字後對方也未否認,對於該筆匯款的用途對方也沒有詳細說明,只是表示急需。
鑑於此種情況,李航對客戶進行了進一步的勸導,建議客戶先透過熟悉號碼與該名親戚取得聯絡,確認該筆匯款的用途以及安全性再決定是否辦理該筆業務。
劉女士馬上透過熟悉號碼與親戚取得聯絡,在得知其親戚並沒有致電過本人以後,劉女士終於及時醒悟,終止了匯款業務。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