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盲目跟風判斷。
山西朔州應縣孫女士稱,自己一歲多的兒子琦琦在應縣和諧醫院打完點滴後身亡。
在孩子生病前一天,孫女士還和孩子一塊玩著,孩子感覺挺精神的。看著孩子聲音有點啞,就帶著他前往醫院就診。原本想著只是普通開點藥就好了,但醫院卻告知孩子的病情需要打針。
孩子在打完針後精神狀態就不太好,甚至身體還有點發軟。在回家後情況變得更糟糕了,孩子出現反覆發燒,還不能下地。
擔心的孫女士向醫生電話諮詢了兩次,醫生都表示當天不用再去醫院了。
第二天,孫女士帶著孩子前往醫院,醫生提出要給孩子輸液和霧化,在做了兩次霧化後下午孩子又發燒了,孩子的嘴唇還開始發紫,臉色也不對勁。
孫女士馬上抱著孩子去醫院,但在去醫院的途中孩子不斷嘔吐,鼻子也流血,流的是血水。
她們到了原來的和諧醫院,但醫院黑洞洞的沒人,他們又急忙將孩子抱去了人民醫院。但到了人民醫院,醫院的醫生表示太遲了,孩子已經沒有心跳了。
目前資料只能知道點滴、死亡具有序時關係,無法判斷因果關係。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死亡?是藥物過量、過敏還是輸液過程中有空氣進入?這些都是疑點。據報道,12月9日,記者從當地衛健委工作人員處獲悉,衛健委已經瞭解到此事,正在處理。
關於該事件有幾點疑問:
第一,小孩死亡到底是醫生失職、藥物反應還是疾病進展,反覆發熱到底是炎症反應還是其他原因,僅憑現在公佈的資訊是沒辦法確定的。所以這是網路斷病?
第二,關於小孩輸液問題,輸液還分年齡?這難道不是在必要情況下的對症處理?
第三,公立或私立不應該是區分醫院水平的方式,診療流程規範合理才是吧。
第四,賴安匹林的確存在應用風險,幼童的確慎用,但1歲是否禁用?
中國輸液氾濫的現象已經存在多時。一方面,與醫生行為有關,輸液的利潤相對口服藥物要高,且因輸液用藥量大,可能對於部分疾病療效確實要比口服藥
物快。
另一方面,居民治病急於求成,感覺到輸液見效快,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迷信輸液是治療疾病最快最好的方式。所以在基層醫院、診所經常能遇到一些老人即使是普通的傷風感冒,沒有任何併發症都要求輸液。
即便近幾年,國家對靜脈輸液的管控越發嚴格,然而想在根本上扭轉過度輸液的現狀仍長路漫漫。
關於輸液,我們要知道這些!
此前,衛計委曾公佈的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你一定要知道!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切記:生病能吃藥的時候就不要打針,能打肌肉針的時候就不要打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