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電商產業的發展日益火爆,也帶動快遞行業飛速發展。
但不知何時,快遞公司“膨脹”了。比如說,有些快遞公司就規定:小件快遞只快不遞了!
接著,又有快遞公司員工濫用“小快遞不再上門派件”的漏洞:不僅小快遞不挨家挨戶,遇到大快遞時也同樣處理!
山東有一位黃先生,把一份重要檔案發給三通一達的某家,然後進入日常的等快遞環節。終於有一天接到通知到樓下智慧快件箱集合,但輸入快件編碼後,由於技術故障,他無法開啟快件箱,聯絡客服說快遞員會來開門,聯絡快遞員,人家說在派件暫時沒空處理,兩天後派人來了。最終,在手動開啟櫃門並將快遞送到黃先生的手裡後,這份重要檔案失去了有效性。黃先生氣憤地將快遞公司告上法庭,目前此案正在審理中。
小區裡有智慧快遞箱都會發生這樣的事,那沒有沒有智慧快遞箱的使用者會更慘。
要是碰到幾十斤乃至上百斤的搭建,也要去固定的快遞代收點去自提快件。原來很多家快遞公司都有自己的代收點。只要每個快遞花上幾分錢,快遞公司就可以把快遞直接放在這些收件點,而不是收件人地址。然後快遞公司給使用者發訊息,讓使用者再去領快遞。
如果體力充沛,離家不遠,就當個小鍛鍊那都不是事。但在中國目前的家庭結構中,老人和孩子通常白天在家。有些老子甚至不知道如何在淘寶網上購物,讓他們過幾條路。花半個小時跑到快遞站,或者在樓下的智慧櫃裡輸入一長串數字才能開箱,真的考驗了他們的體力和腦力,留下了很多隱患。
關鍵是一些收貨站條件不好,管理混亂,服務經驗差:工作人員在收其他包裹時,都是邊走邊踢,才能找到合適的快遞。
那麼,為什麼包括這麼多快遞公司會選擇不寄送或不寄送小件物品上門呢?
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是派送員人手嚴重不足。
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發布的《全球快遞發展報告》,去年全球快遞業務量接近1000億件,其中中國快遞業務量預計將佔全球總量的一半以上。
承擔起國內快遞業務的主要是線上零售商交易,比如說,國內線上零售商平臺中,目前阿里巴巴的快遞業務量佔比約56%,拼多多的快遞業務佔比約為20%,其他所有業務佔20%。
隨著線上零售商的深入發展,直接承擔快遞業務的快遞公司這些年的業務量也在以驚人的速度飛快增長。比如說,中通2019年第二季度包裹量突破三十億。
不僅中通,對於任何一家快遞公司來說,這麼大的業務量,即使是招聘更多的員工,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員工不夠!
不挨家挨戶排程有兩個好處:一是節省上樓等電梯、運送快件和打電話的時間;二是電話不需要和使用者打電話。直接從系統向用戶手機發送資訊非常方便。
但這種便利只是給快遞公司和快遞員帶來方便,卻給使用者帶來了無盡的麻煩。
作為投訴的結果之一,去年5月,國務院釋出了《快遞暫行條例》,明確規定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有權在指定時間當面接受快遞,而如果損壞是由於快遞處理不當造成的,使用者可以要求相應的賠償,這已經給了快遞企業和快遞小哥敲響了“警鐘”。
然而,自《快遞暫行條例》頒佈以來,一些快遞公司仍我行我素,快遞不送貨上門仍是普遍現象。
不久前,國家有關部門釋出了《智慧快件投遞服務管理辦法》,將於今年10月1日實施。
《智慧快遞箱投遞服務管理規定》再次重申,企業使用智慧快遞箱投遞快件,應當徵得收件人同意。
這意味著,如果派送員選擇挨家挨戶送貨,許多智慧櫃在未來將不再有用,甚至可能提前結束任務。
然而,許多居民區的智慧櫃尚未減少或撤離。這顯然是要抵制到底,以身試法。
實事求是的說,線上零售商和快遞的出現的確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比如說,美團、餓了麼、京東、天貓超市、每日優鮮、網易考拉等一直在送貨上門,也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
然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並沒有使快遞業簡單化,而是由於一些快遞公司人手不足或快遞員“方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混亂。
無論如何,十月一日就要到了。“智慧快遞箱投遞服務管理辦法”究竟會帶來行業規範和自律,還是快遞公司仍只會只快不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