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電話使用者實名登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電信企業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實體渠道全面實施人像比對技術措施,人像比對一致後方可辦理入網手續。
另外,電信企業自2019年12月1日起通過自有營業廳向用戶提供查詢名下手機號碼的服務,對使用者提出存在異議的手機號碼應立即組織核查和處理,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從工信部近幾年的舉措可以看出,對防範電信詐騙是越來越重視了。的確,電信詐騙影響惡劣,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2016年的“徐玉玉案”中,年輕的受害者徐玉玉因遭遇電信詐騙而被騙去9000元的學費,導致其鬱結於心最終離世,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此案不僅揭開了電信詐騙行為之惡,還推動了相關法治程序,讓整個社會都高度重視電信詐騙案件,防範和打擊電信詐騙成為社會共識。
防範和打擊電信詐騙,不是個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一個組織的事情,而是需要政府、社會、個人共同發力才能做成功的事情。政府必須發揮主導的作用,必須加強和完善相關的立法程序,對電信詐騙行為予以嚴懲。同時還應加快相關政策制度的制定,組織各個部門、企業統籌協調,建立互聯互動的系統,建立規範的處理流程和應急機制,編織一張防範和打擊電信詐騙的“天網”。
電信企業是防範和打擊電信詐騙的一線戰場,是保護人民群眾免受電信詐騙侵害的一道重要防線。因此,電信企業肩上的責任重大。一方面,要加強使用者資訊保護,落實電信使用者實名制,防止使用者資訊洩露。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基礎通訊網路和資料,加強通訊資訊詐騙防範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