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

某深夜,被電話鈴吵醒,一個初中二年級的女孩想有了輕生的念頭,顧不上多想的我披上衣服出了家門。

學校門口的保安聲稱中午上學看到女孩,但女孩沒進校園。順著監控一路尋來,在自家18樓天台看到了女孩的書包和掉落的一隻鞋,奶奶當場暈倒。

尋回女孩已是午夜2點,看著一言不發,看著眼神空洞的女孩,有種揪心的疼痛。

父親一根一根的抽著煙,每吸一口都很用力,彷彿要把內心的悲傷都吸入肺裡。父親不善言談,但我卻看見他偷偷抹去眼角的淚。

旁邊的女人開口說話了:現在的孩子都有一顆玻璃心。

我看了她一眼,她止住了後半句脫口而出的話。

我們看過太多孩子輕生的新聞,難道真的是現在的孩子擁有一顆玻璃心嗎?

這讓我想起了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薩提亞說過的一句話:“孩子永遠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的錯”。

孩子的“玻璃心”是家長造成的?

沒錯,家長有很大的責任。

一、請不要用內疚束縛孩子

女孩說出輕生的原因讓人啼笑皆非,因為英語作業沒交,老師說通報家長,女孩慌了。

從滿牆的獎狀就能看出,14歲的她,是讓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也許就是因為這份榮譽,女孩為了保護她那脆弱的自尊心才險些釀成大錯。

聊起從小伴她長大的奶奶時,女孩第一句話就是“奶奶養我不容易”。

女孩2歲時父母離婚,母親一直不知去向,父親打工掙錢,女孩從小跟隨奶奶長大,祖孫三代住在50多平米的房子裡。

女孩說上小學時,奶奶曾摔斷了腿,但依然每天接送她上學,並跟她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出個模樣給你那不爭氣的媽看看,這句話成了女孩學習的動力。

也是奶奶一遍遍嘮叨,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要照顧老、照顧小這類言語,女孩最終為了別人而活。

正如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所說:如果家長持續用權力控制幼童,會造成一個難以改變的後果,即家長永遠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影響孩子。

當自己的行為與家人的期盼成反比時,孩子的情緒無處宣洩,孩子的挫敗感無處安放,孩子很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這種相處模式難以讓孩子體會到幸福。

真正的幸福應該是平等的關係,我們不計較得失,不計較回報,我所做的一切都源於“我愛你”,別無其他。

二、被忽視的親子情感,猶如橫在孩子內心的一把利刃

女孩的父母在她2歲時離了婚,即便發生這麼大的事,始終沒見母親的蹤影。

反觀父親,把父愛如山的深邃發揮的淋漓盡致。

當我問及父親有對女兒說過“我愛你”嗎?

父親搖了搖頭。

我問:為什麼?

父親說:這有什麼可說的。

我們恨不得把心掏給孩子,可出口卻截然相反,孩子們理解不了我們內斂深邃的愛,在她小小的心裡,也許只有爸爸不怎麼在乎我。

當父母不能好好地表達對孩子的愛時,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嚴重影響,她們會牢記並堅信父母們所傳遞的錯誤觀念,以至於她們成年後失去愛與被愛的能力。

1982年心理學家Rubenstein, C.M.有一項大規模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孤獨的成年人,回憶童年時期父母對他們比較冷淡,開口說愛更是少有。

其實親口告訴你的孩子“爸爸好愛你”這種直接的表達,更容易貼近孩子的內心。

孩子的“玻璃心”源於那份被忽視的親子情感。

三、無傾訴物件,孩子內心的苦悶無處發洩

曾經在一次吃麻辣燙的時候,旁邊的父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向父親說著學校裡發生的事,父親也向孩子聊著單位裡有趣的事,沒有指責、沒有說教、沒有高高在上,有的只是歡聲笑語。

可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具備這種幸運,14歲正是青春萌芽時期,爸爸的沉默寡言,奶奶的嘮叨,缺失的母愛,漸漸讓這個女孩關上了敞開的心門,把自己密封在一個看不見的屏障中。

孩子與你談感受,你跟孩子講對錯孩子想和你傾訴,你跟孩子講教育、講指責

是我們一步步將孩子越推越遠。

哈佛大學的研究者曾做過一項實驗,證明了向別人傾訴是一種能讓人感到愉悅的大腦生化反應。其實我們根本不用太用力,只需要放下偏見、放下成人的看法,張開雙臂去理解她,給孩子一個自由生長的愛的懷抱。

寫在最後:

在與孩子的促膝長談中,那份與年齡不相符的“懂事”令人為之動容,她真的很棒。

但同時她也如此敏感,如此渴望父母的愛。

也許正印了那句老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父母的行為,藏著孩子的未來。

8
  • Twitter 交易後的第一次,埃隆馬斯克暗示 DOGE 將進入該平臺
  • 1040陽光工程內部真有紅標頭檔案嗎?幕後操盤的主謀到底是誰?